3) 实现设备功能位置与设备台帐的关联。
4.1.2. 技术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1.2.1. 建模先行,数据紧跟
本项目首先对配网和配网计量信息进行建模研究,遵循IEC 61970和IEC 61968的CIM对配网中的功能位置信息进行描述。
对于电网模型的拓扑连接描述上将主要参考IEC 61970的301部分,研究如何描述配网中的设备以及计量信息如何与设备关联。
GenerationLoadModelOutageProtectionSCADAWiresMeasTopologyCore<
对于配网管理中的馈线则遵循IEC 61968中的Circuit和CircuitSection进行建模。
图 3 配网中的馈线建模
对于配网计量信息,则区分计量功能点位置和计量表计两个概念,并参考IEC 61968进行建模,如图 4所示。
图 4 计量信息的建模
按照上述原则实现配网和计量信息的建模后,将对配网系统和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包装,将这两个系统的模型转换为CIM格式。
4.1.2.2. 直观展现,图数结合
本项目将以SVG图形为基础展示实时数据、设备台帐、设备缺陷等信息。SCADA/EMS已实现了将主网的接线图、片网图、潮流图转换为SVG格式,本项目中配网GIS需要将配网接线图也转换为SVG格式。在SVG图形的展现上需要实现量测标注,即计量信息与图形上的设备位置相关联,能够与SVG图形为基础直观展示海量实施数据平台上所集成的信息。
4.1.2.3. 模型共享,界面集成
本项目通过海量实施数据平台实现主配网的模型共享,即海量实施数据平台集成SCADA/EMS系统和配网系统,对外提供统一的主配网模型。在展现上,则采用界面集成的方式,进行SVG图形展现的WEB服务器将所需查询的设备ID提交给生产系统,由生产系统提供设备台帐或设备缺陷的展示页面。
4.1.2.4. 统筹规划,逐步实施
项目建设之初即需要对项目所涉及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规划,逐步实现信息全景浏览以及基于共享信息的应用开发。
4.1.3. 技术方案特点分析
4.1.3.1. 技术架构
海量实施数据平台通过适配器的方式接入计量主站系统和配网系统,其系统架构如图 5所示。
生产系统 生产运行数据应用 CIM模型、数据 集成WEB展示 SVG图形、数据 PI 数据库 海量实时数据平台 CIM模型 SVG图形 适配器 适配器 适配器 适配器 负控、配变实时数据 适配器 SCADA 保信 TMR 已有数据部分 配网系统 计量主站
图 5集成展现系统的技术架构
4.1.3.2. 网络架构
电网运行模型信息集成展现系统具有下图所示的网络架构。
I区实时控制区II区非控制业务区III区生产管理区IV区管理信息区II区准实时数据平台服务器SCADA,PAS, AVC等EMS系统服务器III区准实时数据平台服务器物理隔离(正反各1台)管理信息系I统MIS及办公自动化OA等11111111数据采集服务器GPS信息集成平台IIIIV计量自动化系统地网EAC调度数据网终端服务器省调、县调、网络RTUSCADA/EMS/系统核心部分 图 6 网络架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