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物理化学经典复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7 11:09: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 之后,其它状态函数方有 定值。

(A) p (B) V (C) T,U (D) T, p 2. 1 mol 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 K,标准压力下的水气, (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 (2) 真空蒸发 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 (A) |W1|> |W2| Q1> Q2 (B) |W1|< |W2| Q1< Q2 (C) |W1|= |W2| Q1= Q2 (D) |W1|> |W2| Q1< Q2

3. 恒容下,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热力学能将: (A) 降低 (B) 增加 (C) 不变 (D) 增加、减少不能确定 4.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5.ΔH =Qp , 此式适用于下列哪个过程:

(A) 理想气体从106 Pa反抗恒外压105 Pa膨胀到105 Pa (B) 0℃ , 10 Pa 下冰融化成水 (C) 电解 CuSO4水溶液

(D) 气体从 (298 K, 105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 104 Pa) 6. 在 100℃ 和 25℃ 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 (A) 100 % (B) 75 % (C) 25 % (D) 20 %

7. 对于封闭体系,在指定始终态间的绝热可逆途径可以有: (A) 一条 (B) 二条 (C) 三条 (D) 三条以上

8. 某理想气体的γ =Cp/Cv =1.40,则该气体为几原子分子气体? (A) 单原子分子气体 (B) 双原子分子气体 (C) 三原子分子气体 (D) 四原子分子气体 9. 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10. 当以5 mol H2气与4 mol Cl2气混合,最后生成2 mol HCl气。若以下式为基本单元, H2(g) + Cl2(g) ----> 2HCl(g) 则反应进度ξ应是:

(A) 1 mol (B) 2 mol (C) 4 mol (D) 5 mol 11. 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p,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v。 公式 Qp=Qv+ΔnRT 中的Δn为:

(A) 生成物与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之差 (B)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相物质的量之差 (C) 生成物与反应物中凝聚相物质的量之差 (D)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总热容差 12.凝固热在数值上与下列哪一种热相等:

(A) 升华热 (B) 溶解热 (C) 汽化热 (D) 熔化热

13. 在标准压力下,1mol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的反应热为ΔH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ΔH 是CO2(g)的标准生成热 (B) ΔH =ΔU (C) ΔH 是石墨的燃烧热 (D) ΔU <ΔH

14. 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述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1) 在同一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2) 在同一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5

1

(3) 在不同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4) 在不同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

(A) 1,3 (B) 2,4 (C) 1,4 (D) 2,3 15. Cl2(g)的燃烧热为何值?

(A) HCl(g)的生成热 (B) HClO3的生成热

(C) HClO4的生成热 (D) Cl2(g)生成盐酸水溶液的热效应 16. 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 298 K,200.0 kPa 经历: ① 等温, ② 绝热, ③ 等压三条途径可逆膨胀,使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所作的功分别为W1,W2,W3,三者的关系是: ( ) (A) |W1|>|W2|>|W3| (B) |W2|>|W1|>|W3| (C) |W3|>|W2|>|W1| (D) |W3|>|W1|>|W2| 17. 下述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

(A) 封闭体系的状态与其状态图上的点一 一对应 (B) 封闭体系的状态即是其平衡态

(C) 封闭体系的任一变化与其状态图上的实线一一对应

(D) 封闭体系的任一可逆变化途径都可在其状态图上表示为实线 18. 凡是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一定是: ( )

(A) ΔU > 0 , ΔH > 0 (B) ΔU = 0 , ΔH = 0

(C) ΔU < 0 , ΔH < 0 (D) ΔU = 0 , ΔH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确定

19. \封闭体系恒压过程中体系吸收的热量Qp等于其焓的增量ΔH \,这种说法: ( ) (A) 正确 (B) 需增加无非体积功的条件

(C) 需加可逆过程的条件 (D) 需加可逆过程与无非体积功的条件 20.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 ) (A) Q=0 (B) W=0 (C) ΔU=0 (D) ΔH=0 21. 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 ( )

(A) 必定减少 (B) 必定增加 (C) 必定不变 (D) 不一定改变

2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A) H1> H2 (B) H1= H2 (C) H1< H2 (D) H1>=H2

23. 下列诸过程可应用公式 dU = (Cp - nR)dT进行计算的是: (A) 实际气体等压可逆冷却 (B) 恒容搅拌某液体以升高温度

(C)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 (D) 量热弹中的燃烧过程 24. 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73 K,202.65 kPa, 经 pT=常数 的可逆途径压缩到405.3 kPa的终态,该气体的ΔU为: ( )

(A) 1702 J (B) -406.8 J (C) 406.8 J (D) -1702 J 2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则: ( )

(A) V1> V2 (B)V1< V2 (C) V1= V2 (D) 无法确定

26. 石墨的燃烧热: ( )

(A) 等于CO生成热 (B) 等于CO2生成热 (C) 等于金刚石燃烧热 (D) 等于零 27. 298 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 : (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能确定

28. 若以B代表化学反应中任一组分, 和 n(B)分别表示任一组分 B 在ξ= 0 及反应进度为ξ时的物质的量,则定义反应进度为: ( ) (A) ξ= n(B,0)- n(B) (B) ξ= n(B)-n(B,0)

2

(C) ξ=[n(B)-n(B,0) ]/νB (D) ξ=[n(B,0) -n(B)]/νB

29. 已知:Zn(s)+(1/2)O2 ---> ZnO(s ) ΔcHm=351.5 kJ/mol

Hg(l)+(1/2)O2 ---> HgO(s ) ΔcHm= 90.8 kJ/mol 因此 Zn+HgO ---> ZnO+Hg 的ΔrHm是: ( ) (A) 442.2 kJ/mol (B) 260.7 kJ/mol (C) -62.3 kJ/mol (D) -442.2 kJ/mol 30.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 (B)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 (C) 水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 (D)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

(A) ΔS = 0 , W = 0 (B) ΔH = 0,ΔU = 0

(C) ΔG = 0,ΔH = 0 (D) ΔU = 0,ΔG =0

2.熵变ΔS是: (1) 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 (2) 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 (3) 与过程无关的状态函数 (4) 与过程有关的状态函数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1,2 (B) 2,3 (C) 2 (D) 4 3. 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

(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

(C) 不能断定 (A)、(B) 中哪一种正确

(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

4.在标准压力,273.15 K下水凝结为冰,判断体系的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为零? (A) ΔU (B) ΔH (C) ΔS (D) ΔG

5. 水在 100℃,标准压力下沸腾时,下列各量何者增加? (A) 熵 (B) 汽化热 (C) 吉布斯自由能 (D) 蒸气压

6. 在 N2和 O2混合气体的绝热可逆压缩过程中,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ΔU = 0 (B) ΔA = 0 (C) ΔS = 0 (D) ΔG = 0

7. 在 270 K,101.325 kPa 下,1 mol过冷水经等温等压过程凝结为同样条件下的冰,则体系及环境的熵变应为:

(A)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B)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C)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D) ΔS(体系)> 0 , ΔS(环境)> 0

8. 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经恒外压压缩至稳定, 此变化中的体系熵变ΔS(体)及环境熵变ΔS(环)应为:

(A) ΔS(体)> 0 , ΔS(环)< 0 (B)ΔS(体)< 0 , ΔS(环)> 0

(C) ΔS(体)> 0 , ΔS(环)= 0 (D)ΔS(体)< 0 , ΔS(环)= 0 9.一个由气相变为凝聚相的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自发进行,问下列各组答案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ΔS(体)>0, ΔS(环)<0 (B) ΔS(体)<0,ΔS(环)>0

(C) ΔS(体)<0, ΔS(环)=0 (D) ΔS(体)>0,ΔS(环)=0

10. 在一简单的(单组分,单相,各向同性)封闭体系中,恒压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值随温度升高如何变化?

3

(A) (?G?T)P?0 (B) (?G?T)P?0 (C) (?G?T)P?0 (D) 视具体体系而定

11.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m) = RT +αp,其中α为大于零的常数,该气体经恒温膨胀,其热力学能: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12. 下列四个关系式中,哪一个不是麦克斯韦关系式? (A) ( (C) (?T?V?S?V)S?()T?(?V?S?P?T)P (B) ()V (D) (?T?P?S?P)S?()T)P ?S?V??()P

?T?V13. 下列各式中哪个是化学势? (A)(?H?nB)T,S,nC (B) (?A?nB)T,P,nC

(C) (?G?nB)T,V,nC (D) (?U?nB)T,V,nC

14. 298 K,标准压力下,有两瓶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 2 dm3(溶有 0.5 mol 萘), 第二瓶为 1 dm3(溶有 0.25 mol 萘),若以μ1,μ2分别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 (A) μ1 = 10μ2 (B) μ2= 2μ2 (C) μ1 = μ2 (D) μ1= 0.5μ2 15. 重结晶制取纯盐的过程中,析出的 NaCl 固体的化学势与母液中 NaCl 的化学势比较,高低如何?

(A) 高 (B) 低 (C) 相等 (D) 不可比较 16. 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表示为:

(A) 在0 K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B) 在0 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C) 在0 ℃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D) 在0 ℃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17.下列四种表述:

(1) 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过程中,体系的熵变ΔS =ΔH相变/T相变 (2) 体系经历一自发过程总有 ΔS > 0

(3) 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4)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体系的熵变为零 两者都不正确者为: (A) (1),(2) (B) (3),(4) (C) (2),(3) (D) (1),(4)

18. 在绝热条件下,用大于气筒内的压力迅速推动活塞压缩气体,此过程的熵变为: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19. 在263 K的过冷水凝结成263 K的冰,则:

(A) ΔS<0 (B) ΔS>0 (C) ΔS=0 (D) 无法确定

20. 在标准压力和268.15 K下,冰变为水,体系的熵变ΔS体应: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无法确定

21. 2 mol H2和 2 mol Cl2在绝热钢筒内反应生成 HCl 气体,起始时为常温常压。则: (A)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B)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C)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D) ΔrU > 0,ΔrH > 0,ΔrS = 0,ΔrG > 0

22. 用 1 mol 理想气体进行焦耳实验(自由膨胀),求得 ΔS = 19.16 J/K,则体系的吉布

4

搜索更多关于: 物理化学经典复习题 的文档
物理化学经典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utbe2ohzb92i2p9mdi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