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 课章 节 课 时安 排 授 课班 级 授 课日 期 授 课节 次 缺 课学 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 2课时 授课科目 授课教师 中职语文(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倪文锦、于黔勋主编的《中教材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宋词二首》中的首篇。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分析 古诗文欣赏,因此授课时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欣赏其意蕴、文辞之美,感受作者豪放的词风与情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宋词,对苏轼本人及作品风格已有初步认识。但由于学生品鉴词的能力较弱,因此还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欣赏宋词之美。 1、能够利用网络查找并识记苏轼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词作写作背景。 2、能够有感情地背诵并解释词作大意,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 目标 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者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重点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难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 教学组织策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组织原则。具体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检测——反复诵读,感诗意——鉴赏分析,品全词 教学 重难点突破策略: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在波澜壮阔的景物描写和渴望建功立策略 业的旷达胸襟中感受豪放词风,突出重点;通过对比作者和周瑜的人生境遇,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策略:创设情境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部门审核:
在诵读探究中感受词风与作者情感。 环境和资源策略:利用手机为学习活动提供平台支持;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朗诵视频等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多媒体课件辅助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辅助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1、利用网络了解苏轼及创作背景。 师生活动 教师准备: 通过蓝墨云班课课堂设计意图 效果 2、跟读朗诵视频《念奴娇·赤壁怀古》,发布课前自学任务单 学会利用网络掌握自学的途径。 通过自学,初步熟悉 课文。教师结合反馈,使课校正读音,体会词风。 和教学资源。 课前任务(1)通假字: 学生准备: 华:通“花”,花白。 利用网络了解作 尊:通“樽”,酒杯。 者及创作背景,流畅朗读全词,初步了解诗文导学 (2)易错字音: 纶(guān)酹(lèi) 3、 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词内容。 4、完成基础知识测试,自测学习情况。 内容,完成自学任务,堂教学更有自测学习情况。 针对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视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歌曲视频,频,将学生带入三国英以歌曲导入,创设情让学生立体感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雄竞风流的时代,以及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豪迈时空流转的感慨,吸引境,激发兴趣。 学生兴趣。 之情,并由此联想到淹没在历史烟云中的千古英雄,引出课题。 二、课堂检测 1、考察文学常识。 (1)苏轼(“唐宋八大家”) (2)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教师通过“填空”游戏,考查学生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上台进行朗通过检测考查学生 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夯实 2、“我是小小朗读者”朗诵展示。 诵展示,教师校正读音。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加分。 基础常识。 三、反复诵读,感诗意 1、教师范读,明确朗读节奏,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组间诵读比赛,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语调变化,初步感受本词的情感基调。 4、本词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教师纠正个别错误读音,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学生组间进行诵读比赛,初步感受本词通过诵读训练,诵读比赛,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理解词意。 明确:上阕歌咏赤壁,即景抒怀;下阕的情感与内容。 凭吊周瑜,怀古伤今。 四、鉴赏分析,品全词 (一)鉴赏上阕 1、齐读上阕,小组合作,思考:写了 教师引领学生在 以读带悟,凸显学生主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赤壁哪些景物、景色?有什么特点? 有感情的诵读中,思考明确;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上阕描写的景物及特雪;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点,引导学生感受本词2、作者是如何用这些景物来凸显大气的词风。 小分析景物,歌磅礴的气势的?据此感受本词的风格。 学生在诵读后,明确:乱:山崖的险怪 穿:山峰的高耸 视觉 组合作交流,找出意象,归结特点,分析修咏赤壁中感受豪放词风。 辞手法,从景物描写中惊:巨浪的汹涌 拍:怒涛的力度 听觉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描写赤壁的波澜壮阔,雄奇壮美,也凸显了本词大气磅礴的豪放词风。 3、面对如此壮阔的场景,词人发出了感受豪放词风。 课上活动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前句承上,后句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二)鉴赏下阕 1、齐读下阕,小组交流讨论,思考: 教师引领学生有 以读带悟,分析探讨,在凭吊周瑜,怀古伤今中感受作者的旷达胸襟。 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请简要分析感情的诵读下阕,分析塑造的周瑜形象,思考作者为何“遥想”周瑜,如何理解作者的“人生如梦”句。 学生诵读思考,小组合作找出描写周瑜促学 周瑜形象。 明确: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志 雄姿英发 ——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 儒雅斯文 谈笑间 ——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2、在与周瑜的对比中,苏轼发出了怎的句子,总结周瑜形样的感慨? 明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象,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师生探讨苏轼壮志3、师生探讨:三国时“多少豪杰”,未酬的感慨,追慕英雄作者为何单“遥想”周瑜?结合作者的渴望与建功立业的豪经历,请对比分析。 明确: 建功年龄 职务 际遇 外貌 人生 周瑜 35岁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英俊儒雅 幸福美满 苏轼 47岁 团练副使 功业未成 早生华发 屡遭不幸 情。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之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