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步骤③一般用五氧化二钒(V2O5)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______都不发生改变,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六、实验题
25.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过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反应的装置最好选用_____(填装置编号)。
(3)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以利用装置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原因是_____。
(4)实验老师要把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6%进行实验,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g。 七、计算题
26.某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2.0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 数 加入稀盐酸质量 /g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 /g 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g。 (2)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是_____g。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八、科学探究题
27.实验课上,李老师将失去标签的一种固体A和一种液体B混合后,发现有气泡冒出。提出问题:产生的是哪种气体? 猜想一:二氧化碳。
猜想二:氧气,依据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三_______,依据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步骤 方案一:分别取两种药品少许于一支试管中,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方案二:_______。 现象: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 现象:_______。 猜想一正确 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第1次 25 m 第2次 25 58.4 第3次 25 82.6 第4次 25 107.6 实验反思:固体A和液体B混合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A C C B C B C D C D A D D 二、多选题 16 17 18 19 20 BD AD CD CD BD 三、填空题 21.① ③ ④ ② ?? SKIPIF 1 < 0 ???? ⑥ 吸附 ⑦。 解析:① ③ ④ ② CH4?2O222. SKIPIF 1 < 0 解析:CH4?2O2四、推断题
点燃2H2O?CO2 ⑥ 吸附 ⑦。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点燃CO2?2H2O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高温23.Fe 3CO+Fe2O3五、流程题
3CO2+2Fe CO2+C
高温2CO C
24.物理变化 化合反应 化学性质 4NH3+5O2=4NO+6H2O 六、实验题
25.锥形瓶 分液漏斗 2H2O280 七、计算题
26.4 35.2 83.3% 八、科学探究题
27.2H2O2MnO22H2O+O2↑氢气Zn+H2SO4=ZnSO4+H2↑(合理即可)木条火焰熄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钙换成碳酸钠,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均可)
2H2O+O2↑ B E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C.所有的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2.对以下资源获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 C.石油蒸馏得到汽油、柴油等 D.风力发电
3.元素观、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D.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4.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牛奶变酸 C.干冰升华 D.风力发电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铁在空气中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有关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时,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 A.向烧杯中转移氯化钠时有撒落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D.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7.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 A.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B.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Fe2+﹣﹣“2”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8.钒元素相关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9.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B.原子序数为23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 g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0.用一定量的某溶液制取气体,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越大 C.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速率越快 D.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同,装置内最终的压强相同
11.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铜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8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12.以下微观示意图的正确说法是( )
A.属于化合反应 C.共有4种分子
B.可表示H2和O2的反应
D.两种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相等 B.新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13.现有一块生锈的铁片,为测定其中各元素的含量做如下实验:取该铁片21.6g,加入 100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22.4g,则该铁片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0:7
B.7:2
C.10:3
D.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