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在破裂变形阶段产生的构造,统称为断裂构造。 断层是一种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2、掌握断层的几何三要素
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 3、掌握断层的基本类型
根据两盘动向分: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根据断层走向和地层走向关系分3种:走向断层(纵断层),倾向断层(横断层),斜向断层(斜断层)。
根据断层组合分类: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地堑,地垒。 4、了解同沉积断层及其特点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尤其是大中型断陷盆地的边缘。在大盆地内部也常有次级同沉积断层。
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的过程中,盆地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在控制盆地边缘的断层的不断活动中发生的。
1同沉积层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在剖面上常呈上陡下缓凹面向上勺状 2上盘地层增厚
3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越老断距越大
4上盘发育逆牵引构造,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向深部偏移,偏移轨迹与断层面平衡。
5、熟悉研究断层的方法和意义
区域性的断层不仅控制或影响区域地址构造的结构和发展,还常控制和影响区域成矿作用,并以为背景形成区域成矿带。某些中小型断层决定了矿体的产状和形态,对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的分布,储聚和运移也有重要影响,活动性断层更直接影响水工建筑和地震活动
(四)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岩石圈板块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软流圈上漂移,它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海洋岩石圈通过洋中脊扩张不断增长,老的岩石圈则又通过俯冲带被削减并返回到软流圈中.通过俯冲带的岛弧和大陆边缘火山作用可产生新的地壳,在弧后则产生弧后引张和弧后盆地火山作用.这样一种运动是通过软流圈的浅地幔对流所驱动.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亚欧地震带,所以是世界上地震较多的国家之一.
第二部分 矿床学
一、掌握有关矿床学的基本概念
4
(一)矿床和矿产
矿床是由地壳中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的有用矿物资源的质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二)矿体和围岩
矿体是由矿石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规模和产状的地质体。矿体是采矿的对象,是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矿床通常包括数个甚至上百个矿体。
围岩是矿体周围包围矿体的各种岩石,它与矿体之间的界限有时明显,有时过渡不清,一般用品位来确定矿体。
(三)矿物和矿石
矿物:地壳中具有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化合物或自然元素。
矿石:当岩石中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的含量,以目前生产技术在经济上可有利地提取利用时,该岩石便称为矿石。
(四)了解矿石的品位、品级和储量 矿石品位: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
矿石品级:矿石的质量分级。一般划分依据有:矿石的品位,伴生组分,工艺性能。
二、了解有关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 (一)元素的富集和成矿
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称为成矿作用
(二)成矿作用的类型和特征
成矿作用按作用性质和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三大类
三、了解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一)矿床成因分类
矿床成因分类是依据矿床所具有的成矿特征来确定它们的成因归属。 (二)岩浆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岩浆矿床是指岩浆经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岩浆矿床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绝大多数矿体产于岩浆岩中,岩浆岩既是母岩也多是矿体的围岩。 2、矿床是在岩浆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形成的,即矿体与岩浆岩是同时或近同时形成的。因此,除个别贯入矿体外绝大多数岩浆矿床属同生矿床。
3、由于岩浆分异不可能进行的完全彻底,矿体与围岩多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矿体例外);矿石与母(围)岩石矿物组合常具一致性,即矿石中的矿石矿物常是岩浆岩的副矿物,而母岩的主矿物常是矿石中的脉石矿物。
5
4、矿体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或蚀变较微弱。
5、成矿温度高,多在1200-1500oC,硫化物多在1100-500oC。 (三)伟晶岩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伟晶岩矿床: 由伟晶岩形成过程中有用组分富集达到工业要求而形成的矿床。
特点:伟晶岩脉大多产在侵入体的顶部,往往成群出现。伟晶岩脉中除长石、石英和白云母等主要矿物之外,还可以找到很多种不常见的金属矿物和宝石矿物。花岗伟晶岩脉中的金属矿产可以有锡、钨、铋、钇、钍、铀、锂、铌、钽、铍、铯、稀土元素、锆和铪等。很多伟晶岩岩体呈脉状或透镜状,但也有巢状、筒状和不规则状的。伟晶岩脉有大有小,以长数米到数十米的最多。伟晶岩形成过程比较长,大多数伟晶岩是在700~950℃之间形成的。
(四)气水热液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特点:
(五)接触交代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含矿气水热液进行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矿床,成为接触交代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具
6
典型的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这些矿物组合称矽卡岩组合,由于矿床的形成在时间和成因上与矽卡岩存在密切联系,因而也称矽卡岩矿床。 特点
(1)矿床产出部位:在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并受接触带的明显控制。
(2)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成分复杂,但具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结构构造也多种多样,但由于温度较高,有挥发分参加,因而矿石一般为粗粒结构。这为宝石矿的形成创造的良好的前题条件。
(3)矿床分带性:常具明显分带性。一般分为内带、过渡带和外带。
(六)热液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热液矿床是指含矿热水溶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由充填和交代等方式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特征:1)成矿物质来源多样性,比较复杂,以水为主,基本成分K、Na,Ca,Mg,Al;挥发性F,Cl,B;金属元素W;Sn;Pb;B……。
2)形成温度多在50-600℃。
3)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断层、节理、褶皱)。 4)成矿一般晚于围岩,属后生矿床,围岩蚀变明显。
(七)风化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地壳表面的岩石和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的机械和化学作用影响下,发生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使有用物质重新组合、调整、富集起来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叫风化成矿作用,由这种作用形成的矿床叫风化矿床。 特点
(1)大部分是第三、第四纪的产物。因此,它们埋藏浅,便于露天开采。
(2)矿床分布范围与原生岩石或矿体出露的范围一致或相距不远,往往是沿现代丘陵地形呈覆盖层状分布,多为面形矿体。
(3)矿体深度决定于自由氧化渗透到地下的深度,一般几米-几十米。
(4)组成矿体的是在风化条件下较稳定的元素或矿物。 (5)矿石结构一般疏松多孔,多为土状、多孔状或网状构造。 (6)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也在大型或特大型。
(八)沉积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