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的意义探索
作者:曹晓婵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8年第10期
【摘要】课本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表演形式,可以作用于人的感官,能够为语文教学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使语文教学更富生机与活力。因此,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的意义展开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部编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让学生亲自编排与表演,有利于提升语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夯实语文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本剧编排和表演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人格品质个性化体现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丰富和健全自我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他的感受才能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的意义进行研究。
一、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有一定教育意义或文学意义的,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却比较陈旧,导致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比较低,甚至一些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听得昏昏欲睡。而将其改编为课本剧,则能够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中心和主旨,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角色,探索如何去更好地表现文章。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十足的,学习态度也是十分积极的。如,在学习《棉花姑娘》之前,教师布置了编排课本剧的任务,学生兴致十足,在课下进行了排练。到了上课时,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完了课本剧《棉花姑娘》,在表演的过程中,生动地展现了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的对话,观看者也津津有味,课堂氛围极其热烈。在进入深度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学习劲头十足。 二、规范语言,夯实语文基础
课本剧的编演并非简单的“分角色朗读”,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要求比较多元化,尤其是将一些记叙文、童话、寓言等改编为舞台剧,必须要用词准确,句子完整,对话符合人物性格,因此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运用方面,要求更高。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如编演《小马过河》,小马的语言就要突出它的天真、活泼的味道,词句、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