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四(1)班家长会发言稿 李贤 各位家长:
感谢您准时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在交流之前我代表全体科任老师感谢大家这三年多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引领者来说,我们老师的压力是巨大的。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承载了整个家庭的希望,57个孩子、57个家庭、57个希望汇聚在一起,让我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如何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后三年跑得稳、跑得快、后劲足?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工作的一个重心。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小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在我的心里,四(1)班57个孩子都很优秀,都不简单!
一、班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现在我们的班级已经趋向于稳定。值得自豪的是:每天早上,我走进教室,值日生们已经把教室弄得干干净净,班干部们在领着同学们朗读诗歌、课文或是英语单词,我特别高兴。我们的班干部、课代表非常负责任。早上领读的同学声音响亮,领读到位。值日班长任劳任怨,为班级服务。每天的语文家庭作业,语文组长认真批阅。(讲解教室前面的宣传栏,这里是班干部成员,本学期的班干部选拔方式就是自愿报名,民主投票的方式,以后的班干部选拔也会如此,希望家长多多鼓励孩子参加竞选。)
从进入中年级到现在,孩子们的表现与低年级也有了新的变化,我们这个班集体也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我和孩子们相处三年多了,我们班参加过几次公开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学生的表现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对我班孩子的表现也是肯定的,响亮的发言、大方的姿态、独特的见解、个性化的朗读,无一不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也获得了前来听课的老师的赞赏。在1月20日《石家庄日报》、2月12日的《燕赵都市报》、还有11月14日的《燕赵晚报》都在讲述着这间教室里的故事,做为这57个孩子的妈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到骄傲!
当然,在分享成功的同时,班级里还有这样一些状况令人担忧:
1、个别同学早上不能早起,迟到现象屡有发生,不能在7点50分之前完成自己的卫生任务,不能准时早读,从而浪费宝贵的早读时间。
2、某些学生忘记课堂作业的存在而先玩,总要等到老师提醒之后才意识到。 3、个别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导致订正作业需要大量时间。
这些状况只是涉及少数同学。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多数还是少数,他们还都是一棵小树苗,需要我们的扶植。那在同样的学校环境中学习,怎么会出现这些差异呢?从平时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是因为班里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
1、学生习惯有差异
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好,上课时专心,作业专注,所以作业速度很快。可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的时候默默无闻,你讲什么充耳不闻,做作业的时候却磨蹭、拖拉、罗嗦。哪怕只有一道题目,也能举着笔玩上半天拖拉到放学,哪怕只是抄家庭作业,他可以边讲边玩抄上半个小时。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时不专注,喜欢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2、重视程度有差异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可能会说放弃,但是我们老师不会轻言放弃,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是因为接受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造成了输在起跑线上的状况,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只要孩子健康就行,成绩无所谓的,甚至有些家长早就为孩子的将来创设了丰盈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觉得我们的认识应该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我们老师重视的也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的培养,这种意志品质就是面对困难的韧性,是一种能够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浮夸、没有钻劲、在偷工减料上下功夫那么我想他今后无论做什么,也不会有较理想的结果的。反之,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形成了这股子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走上哪一行相信总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份广阔天地的。 3、学习效率有差异。
凭心而论,我的作业不是很多,同样的作业,而有些家长说孩子要做2个小时的作业,这就要考问你孩子的学习效率了?我想那不是在写字而是在造字了。我们允许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是差异太大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上有问题。
二、针对期中考试,谈谈语文教学。
本次语文试卷已经发到学生手里,我们采用了卷头密封,全年级老师流水作业的阅卷方式,试卷的难易适中,但是集中反映出的许多问题:1、阅读量有限,课外知识匮乏(纵观几次单元试卷,不难看出很多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比如第二单元的“画()为牢”,第三单元的词语解释“御品”),这些题目都告诉我们必须要想取得高分,单靠课堂听课和回家复习,已经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文学、历史、科学类书籍)。2、审题不清,不能按照要求答题。3、个别学生基础差,课堂听课存在问题。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不要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考试分数高,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考试分数不
理想,应该与老师、孩子一起研究问题所在。) 现在的语文考试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适度的课外拓展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成绩好的孩子更要注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一是读。读名著名篇、读报刊杂志,多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视野;二是背。背《古诗70首》、背课文片段、背成语、背名人名言警句等,多背诵可以增加孩子的语文积累;三是写。写日记,写周记,多写可以为孩子提供练笔的机会,帮助孩子把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转化为语文能力。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在上周已经给各位家长写了一封信(课件出示信的内容,重点强调预习要求和小组学习)
新的预习要求为:一读,二标,三划,四写,五问。具体内容解释如下: 一读,即读课文。出声读,遍数由自己决定,直到能够正确、流利地读下来为止; 二标,即标出自然段和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决生词,把解释写在书上,至少5个;
三划,划出本课的好词(以四字词语为主)和好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四写,把本课生字、会认的字、二类字以及四字词语抄写在预习本上,认真抄写一遍,注音。格式如下:波涛(tāo) .
五问,思考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关于本课你想知道点什么内容或者在读课文中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标注在语文书上,至少3个。
需要我们家长知道的是低年级的时候呢我们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肯下功夫肯记一般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可能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现在除了以上这些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本上更多的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可以是一题多解,不像学生字、拼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该读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每天自觉阅读课外书是不能少的,无论何时何地身边都应有一本课外书,信手拈来都可以读,就象读报纸一样,比如睡前半小时,只要长期坚持,头脑得以充实和丰富,在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时候就能厚积博发了。说到这里,我觉得咱们这学期的大阅读书目《森林报》就是最好的进行阅读理解训练的书籍,因为它里面的每一章都有相应的问题,我们可以按照那些问题的推进陪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写一写读书笔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您的孩子在词语积累和运用上会有很大进步。在练笔方面,我的想法是上完一个单元,就结合单元的习作给予指导,有时也结合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进行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