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20:07: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08运动生理学

血液起到了调节作用。

3.保护和防御功能,机体能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对自身进行保护和防御,这是由血液中白细胞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来实现。 2.人体运动时,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1.Pco2和pH值:Pco2和血液中H+浓度增加,均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反之曲线左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当人体进行剧烈移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H+这将降低Hb与氧气的亲和力,促使HbO2解离出更多的氧,满足运动时肌肉组织的代谢需求。

2.温度:温度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反之曲线左移,Hb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氧合作用加强。运动时,体温升高,组织的代谢加强,对氧的需求增加,这时Hb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促使HbO2释放氧气,有利于组织氧供应。

3.2,3—二磷酸甘油酸: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的增加能降低Hb与氧气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当人体在缺氧剧烈运动或高原运动时,红细胞中的2,3—二磷酸甘油酸均会生成增加,使氧解离曲线向右偏移,释放出更多的氧供给组织利用。

(注意:一氧化碳也能与Hb结合,并且占据了氧气的结合位点,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1%就会和氧竞争性的与Hb结合,而造成低氧血症,煤气中毒。但此因素与运动无关。)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1.何谓呼吸?呼吸过程由哪几个环节构成?

1.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机体这种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2.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外呼吸,指外界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试述胸内负压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胸内压总是低于大气压,因此称之为胸内负压,它是由肺的回缩力形成的。 胸内负压可保持肺的扩张状态,维持正常呼吸,还可使胸腔内壁薄且扩张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运动时呼吸深度加大,胸内压起伏的幅度随之加大,这时促进静脉回流起到了极好的呼吸泵的作用。

3.人体有哪两种呼吸形式,分析憋气的利和弊,运动中如何合理运用?

1.人体主要的吸气肌为膈肌和肋间外肌。当膈机收缩时腹部随之起伏,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壁随之起伏,因此以膈肌为主的呼吸称腹式呼吸,以肋间外肌收缩为主的呼吸称胸式呼吸。 2.憋气能反射性的引起肌张力加强,使胸廓固定,为上肢发力的运动获得稳定的支撑。但憋气时,胸内压呈正压,导致静脉血回流困难,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致使心肌、脑细胞、视网膜供血不足,产生头晕、恶心、耳鸣及“眼冒金花”等感觉。

3.憋气结束后出现的反射性深吸气,使胸内压骤减,滞留于静脉的血液迅速回心,血压骤升。这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脏发育和缺乏心力储备者或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憋气在运动中应用一定要谨慎。 4.你是怎样认识运动中过度换气的问题的?

过度通气是指人体在运动时通气量超过合理深度的一种呼吸,在运动期待、焦虑以及呼吸紊乱时均可能出现过度通气的现象。过度通气使血中的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降低,降低了肺通气的动力,但不会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升高。例如游泳运动员在短距离比赛前,为了减少呼吸窘迫的痛苦和在屏息时有利于爆发力的发挥,通常要进行过度通气,虽然这样能使他们在比赛的前8-10秒对呼吸的欲望减弱,但是肺泡与动脉血中氧含量严重下降,不利于肌肉能

13

2008运动生理学

量物质的氧化,反而会影响运动成绩。因此,从生理学的角度考虑不提倡在运动中进行过度通气。

5.运动中发生胸肋痛怎么办? 6.如何评价肺通气功能?

1.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2.可以通过肺容积、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每分通气量、每分最大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来评价。

3.肺容积是指肺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正常人的肺容积大约为3900-5200毫升。

4.平静呼气末尽最大力量吸气,所能吸入肺内的气体量称为深吸气量。它是衡量最大通气能力的重要指标,当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肌等发生病变时,会降低最大通气潜力,使深吸气量减少。

5.平静呼气末,肺内所余留的气体量为功能余气量,正常人的功能余气量约为2500毫升,患有某些疾病时,此值会发生明显变化。

6.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存在较大的个人差异,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00毫升,女性约为2500毫升。运动员可达到7000毫升。肺活量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由于肺活量测定时无呼气的时间限制,所以不能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所以引出了时间肺活量。

7.时间肺活量是在一次尽力呼气之后,用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一、二、三秒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第一、二、三秒的时间肺活量分别是83%、96%、99%,其中第一秒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运动员较常人高,病人较低。

8.人体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称为每分通气量,正常人约为6-8升,它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通气量称为每分最大通气量。

9.一般人的每分最大通气量在120-140l/min,它与年龄、性别、运动项目和训练水平等有关,运动员约是一般人的2-2.5倍。 10.肺泡通气量是指人体每分钟吸入肺泡真正参与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只有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气体量才是有效通气量,因此用肺泡通气量来评价肺通气功能更有意义。

7.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1.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道中的气体是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叫做无效解剖腔,只有进入肺泡的气体才能与血液进行交换,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2.在运动中,当呼吸频率过快时,气体主要往返于无效腔,而真正在肺泡的气量较少,因此从提高肺泡气体更新的角度考虑,增加呼吸深度是运动时呼吸调节的重点,采取适当的呼吸深度,既能节省呼吸肌的能量消耗,又能提高肺泡通气量和气体交换效率。

3.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可提高气体的交换效率,因为通气/血流的比值受肺泡通气量的影响,肺泡通气量提高,可使通气/血流比值更加接近最佳比值0.84。 8.试述气体交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在肺泡内氧分压高于静脉血氧分压,而二氧化碳分压则低于静脉血,因此,氧气向静脉血扩散,而二氧化碳则由静脉血向肺泡扩散,经肺换气后使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当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由于组织的氧分压低于动脉血氧分压,而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动脉血,因此,氧气由血液向组织扩散,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向血液扩散,经组织换气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由于肺通气不断进行、组织代谢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肺泡气、血液和组织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差一直存在,所以,肺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体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则不断向组织提供氧气,运走二氧化碳,以确保组织代谢的

14

2008运动生理学

正常进行。

2.其影响因素有两个 (1)气体扩散速率 ○1扩散速率与气体扩散面积、扩散系数、组织两侧的气体分压差成正比。速率与扩散膜厚度成反比。 ○2运动时肺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肺通气量大,扩散面积增加从而使交换速率提高。在组织内,组织换气增加,静脉中PO2下降PCO2升高,在肺部CO2与O2分压差增加使肺换气交换速率增加,温度升高也有利于气体扩散。 (2)通气/血流比值 ○1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称为通气/血流比值。最佳通气/血流比值是0.84,换气效率最高,大于或小于0.84,气体交换率都下降。

3.小强度运动时机体一方面通过调节呼吸增大通气量,另一方面增加心输出量,使通气/血流比值保持稳定,但是运动强度增大时,心输出量的增大小于通气量的增加,比值升高,交换率下降。所以增强心脏功能,使剧烈运动时单位时间内流经肺泡的血流量增多,有利于使通气和血流的比值保持在较合理的水平,以提高肺换气效率。 9.运动训练对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有何影响? 1.运动训练对肺通气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 ○1每分通气量的适应性

训练对安静时肺通气量的影响不大,亚极量运动时,每分通气量幅度减少,而最大通气量明显比无训练者大。 ○2肺通气效率提高。

使安静时呼吸深度增加,呼吸频率下降,运动时呼吸的频率与深度更加合理。运动时在相同肺通气量时,运动员的呼吸频率要比无训练者低。 ○3氧通气当量下降。

氧通气当量是指每分通气量与每分吸氧量的比值,氧通气当量小说明氧的摄取效率提高。 2.肺换气功能可用氧扩散容量来评定。长期的耐力训练对氧扩散容量有良好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氧扩散容量随年龄降低的趋势将推迟。在安静时和运动时运动员的氧扩散容量比非运动员高。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氧扩散容量增加的幅度是不同的,其中以耐力性的划船运动员最大,游泳运动员次之。

10.试述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1.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着机体代谢水平而改变。运动时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呼吸必须加深加快,这都是通过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实现的。

2.运动时呼吸变化的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运动前的通气量增大是条件反射性的。运动开始后通气量的骤升,是由于大脑皮质在发出冲动使肌肉收缩的同时,也发出冲动到达脑干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强。同时,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的加快加强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后,呼吸缓慢的增加是由于动脉中温度和化学环境变化所致。当运动继续时,肌肉中代谢增强,产生更多热量、二氧化碳和氢离子,这些因素一方面增加肌肉对氧气的利用,另一方面加大了动静脉氧差。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提高了血中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的浓度,使化学感受器兴奋,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运动过程中,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多对呼吸运动具有刺激作用,肺牵张反射也积极参与调节,心输出量的增加也可导致呼吸加快加强。

3.当运动停止时,皮层和其他向呼吸中枢发放的冲动停止,通气量急剧下降。运动后通气量下降的慢速减少期是依靠酸碱平衡、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液温度来调整的。总之,运动中肺通气的快速增长和减少期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慢速增长和减少期则是体液和温度调节的结

15

2008运动生理学

果。

第七章 循环与运动

1.如何评价心泵功能的强弱? 1.常用的评定心泵功能的指标有:

(1)每搏排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排出量和射血分数均与心肌的收缩力量有关,收缩力量越大,心脏搏出的血量越多,心室内剩余血量越少,射血分数越大。射血分数还和舒张末期容积有关,如耐力运动员尽管会使搏出量增加,但由于心舒末期容积也增加,故射血分数基本不变。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每分输出量随着机体活动和代谢状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情绪激动、进餐、怀孕等情况下,心输出量增加。研究表明,人在静息时的每分输出量与体重和身高均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以每平方米表面积计算的每分输出量称心指数。运动时,由于每分输出量增加,心指数也增加。

(3)心力贮备。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和舒张期贮备。心率贮备是通过增加心率而使心输出量增加的能力。耐力训练能降低安静心率,故耐力运动员的心率贮备较大。 (4)心脏做功量。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所消耗的能量,是由心脏做功提供的。用心脏做功量来评价心泵功能,较每搏输出量或每分输出量更有意义。因为心脏收缩不仅仅是排出一定的血量,而且使这部分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能和较快的流速。故心脏做功量是评价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心脏做功能力越强,其心泵功能越强。 2.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血液充盈血管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血液充盈,就不会对血管壁造成侧压。血液的形成还有赖于心脏的射血和血液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外周阻力,这是形成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

心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凡能影响这两者的因素都会影响动脉血压。

1.每搏排出量,如果每搏排出量增多,心舒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收缩压明显升高,而由于收缩压升高,又会使血流加速,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液相对增多,心舒末期留在大动脉内的血液增加并不多,故舒张压升高不多,脉压增加。反之亦然。

2.心率,心率加快时,心舒期明显缩短,使流向外周的血液减少,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动脉的血液增加,因而主要使舒张压升高。故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二者成正比关系。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则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液减慢,心舒末期存留在心血管中的血液增多,舒张压升高。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具有很好的弹性,能缓冲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使收缩压不致太高,舒张压不致太低,脉压减小。

5.循环血量,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的通亮容量是相适应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只有在人体失血过多或严重脱水时,循环血量减少,会使动脉血压降低。

上述各因素对动脉血压影响的叙述和分析,都是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3.学习了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后,请你分析剧烈运动后怎样做才能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从而促进疲劳的消除,为什么?

剧烈运动后,应该继续慢跑或走一段时间,以利于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从而促进疲劳的消除。因为下肢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可以促进静脉血血液回流,当肌肉收缩时,会挤压肌肉内的静脉血管,使静脉回流加速,当肌肉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微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血管流入静脉,使静脉充盈。所以在较长时间剧烈运动结束时,如果骤然停止并站立不动,由于肌肉泵消失,加上重力作用,会使大量静脉血沉积在下肢的骨骼肌中,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随之减少,动脉血压迅速下降,使脑部暂时供血不足而出现昏厥,这

16

搜索更多关于: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 的文档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v5xq0n7n376vac3m06j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