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zg.offcn.com/
2013军转干考试申论模拟题05
本试卷是结合2011年、2012年军转干考试真题命制,难度与军转干试卷基本相当。由中公教育军转干研究院制作。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满分12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纸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2012年6月26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的16年里,中国进入 老龄化社会的脚步快速前进。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只有3.1人,家庭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动性的增 强,使城乡“空巢”家庭大幅增加,如何养老成为一道社会考题。
草案首次明确了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对于这一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
1
申论模拟卷05
http://jzg.offcn.com/
委员、中 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这次修订提出的“居家养老”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养老模式也在向这方面靠 拢。
我国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要模式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城市的土地这么昂贵,不管政府怎么支持,最终能够提供的机构养老能力,仍然不能支持广大普通老年人的养老需要。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社会养老成本过高,以及难以解决精神慰藉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强调家庭养老的价值,并对家庭养老给予政府补贴。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我国在2011年 4月进行的人口普查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 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材料2: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养老”逐渐成为社会的热门词汇。已然进入老龄化的人群开始谋划自己的退养生活,同时这些老年人的子女也开始寻找最适合的孝养方式。
现在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经过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居家式社区养老”最受欢迎,占56.50%。传统的“居家养老”排位第二,占28.12%。选择老年公寓、敬老院等“机构养老”的人最少,占15.38%。
“机构养老”被冷落,除了养老群体反映的“条件好的住不起,条件差的不敢住”,“发展严重滞后”,“伙食差,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等等原因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和对“孝”的理解,也使“机构养老”成为中国式养老最不愿触碰的话题。
2
申论模拟卷05
http://jzg.offcn.com/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但由于绝大多数子女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下一代,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照顾老人,请人上门专护,费用、住房等也是一个 很大的问题,从而导致一些“寡居老人”的孤苦病痛、病患无人知晓事件,因此有专家指出,传统养老面临着挑战,社会养老难以一蹴而就,居家式社区养老是社会 转型期养老方式的上佳选择。
材料3:
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的首选。这是与我国国情相联系的。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形成表现出的显著特点,就是未富先老。许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万美元左右,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00美元,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国家和社会无法为养老提供足 够的社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老年人只能靠家庭供养。居家养老虽然也不能实现老年人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基本能解决老年人的温饱及最低医疗保障。所 以,在相当长时期,居家养老仍是我国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特别是一些子孙孝顺的家庭,晚辈对老人关怀备至,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呵护。在保定市某村,有位104岁的老人许梅英,在儿子有病,媳妇去 世的情况下,孙女许香担起了赡养祖母的担子。即使农忙季节,许香劳累一天,回到家,首先就去看望祖母,冬天怕老人冷,每天都把热水袋放在老人脚头。尽管家 庭并不富裕,但许香还是经常为老人买苹果、香蕉。还买回油条,粑粑用开水泡了喂祖母。正是这样的亲情,让许多老人晚年快乐,延年益寿。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的加强,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办得越来越好。但这些地方收费较高,连吃住在内,每人每月 至少要支出800—1000元。如果在家庭,每个老人吃住支出仅为300—400元。这样,选择居家养老的人自然就多了。
几千年形成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至今仍在不少老年人,特别是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们认为,人老了,在家靠子女养活,是天经地义的。如果离开家,去养老院、老年公寓,会被人笑话,也会给子孙带来不孝的罪名。
3
申论模拟卷05
http://jzg.offcn.com/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居家养老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养老功能在一天天弱化,显示出许多新的矛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镇子女就业离家,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使城乡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一家只有两名老人,甚至一名老人在家,其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都已落空,给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往往一对年轻夫妻要养活4位甚至6位以上老人,不管是经济力量还是生活照料都会遇到更多困难。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口流动性很大,一些人价值观念转变,孝亲敬老的传统观念和亲情关系有所淡化,“重小轻老”现象日益突出,甚至出现虐老弃老现象,从而使居家养老面临新的难题。
随着生活改善,高龄老人增多,子女们往往既要照顾已进入老年的父母,还要照顾年岁更高的祖父母,这常使一些正在为事业发展而拼博的年轻人力不从心。
如此种种,令单纯的居家养老已不能适应养老的需求,必须寻求更加有效的办法。
材料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临近,养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以肥乡县前屯村为例,该村总人口1510人,60岁以上老人147人,其中独居老人35人、留守老人25 人,占全村老年人总数的40.8%。如何把这些平常独自生活、居住条件较差、精神生活贫乏的老人集中起来供养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而更严峻的现实是:村村 建立养老院将所有老人供养起来不切实际,居住盈利性养老院费用较高,一般人又住不起。为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2008年开始,肥乡县在深入 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尊重传统习惯,探索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养老工作模式,并于2008年8月在肥乡镇前屯村创 建了第一家“互助幸福院”。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4
申论模拟卷05
http://jzg.offcn.com/
一些学者也把目光投向这里,美国社会活动家、吉林财经大学教授朱迪斯也专程来 到这里考察。
也正因如此,2011年以来,肥乡县出台财政优惠政策,在全县推广这种互助养老模式。现在已有6个村的互助幸福院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前屯村被确定为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帮扶工作试点村”,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化养老的新亮点。该县把互助幸福院纳入“十二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设施,新谋划建设160家互助幸福院,建成后,可解决5000名“五保”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材料5:
“中午要做饭了,咱们下地摘两把君子菜炒炒吃。”河北肥乡县肥乡镇前屯村互助幸福院76岁的张希凤带着筐子,和两个老姐妹一起到后面的菜园子里摘菜,十几种蔬菜,都是大伙自己种的,现吃现摘。
张希凤是互助幸福院后勤院长,院里谁值日、谁做饭这些生活方面的事情全由她统筹,她干得挺乐呵。要知道3年前,她得了一次急病,要不是老邻居来串门及时发现,她就死在家里了。
此前,村里有3个老人死在家里,好几天都没人知道,其实有的子女就在附近不远住。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全村人的心。”前屯村村支部书记蔡清洋说,村两委决心建个互助幸福院,将村里独居的、子女无法照顾的老人集中在一起居住,相互有个照应,老人只需自带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老人们吃穿住玩都不用花钱,生病了还能及时通知子女和医生。”建互助幸福院的事全村没有一个人反对,于是村里闲置下来的小学被拿来整修改造。
张金民老人是主动要求到幸福院的,不过刚开始时有不少村民看他家笑话。
5
申论模拟卷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