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23 项脊轩志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堤堰/偃仰 迨及/骀荡 扃牖/良莠不齐 ......B.先妣/秕谷 婢女/辅弼 垣墙/流水潺湲 ......C.开辟/复辟 栏楯/遁形 水獭/万籁无声 ......D.长号/号角 栖息/休憩 冥然/彻夜不瞑 ......
解析:A项,读音依次为yàn/yǎn,dài,yǒu;B项,读音依次为bǐ,bì,yuán;C项,读音依次为pì/bì,shǔn/dùn,tǎ/lài;D项,读音依次为háo/hào,qī/qì,míng。 答案: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置:安放 .先妣抚之甚厚 ..B.日过午已昏 .尘泥渗漉 ..C.妪每谓余曰 .读书久不效 ..
先妣:已故的母亲 昏:黄昏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每:每次 不效:没有效果
D.述诸小妹语曰 述:陈述 .风影移动,珊珊可爱 ..
珊珊:美好的样子
解析:B项,“昏”意为“昏暗”;C项,“每”意为“经常,不止一次”;D项,“述”意为“转述”。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用;B项,助词,表疑问语气/助词,表推测语气;C项,均为介词,在;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杂然相许 .
解析:A、B、D三项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为转折连词,然而。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雨泽下注 ②垣墙周庭 ③亦遂增胜 ④乳二世 ⑤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欲穷其林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⑥/③/⑦/⑧ C.①⑥/②④⑦/③/⑤/⑧ D.①②/④⑤/⑥⑦/③/⑧
解析:①⑤为名词作状语,②④⑥为名词用作动词,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⑦为名词的意动用法,⑧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
二、课内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娘以指叩门扉 叩:敲击。 .B.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等到。 .C.逾庖而宴 .D.迨诸父异爨 .
宴:宴席。 迨:等到。
解析:C项,宴:去吃饭。 答案:C
7.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能以足音辨人 .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③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④先大母婢也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①介词,凭借,根据;②连词,而;③形容词,在……之先;④形容词,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答案:D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B.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解析:D项,“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理解有误。 答案: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答案:(1)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2)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恐怕可以等待吧!”
三、延伸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悠然亭记
(明)归有光
①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归有光文选》)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⑤缗(mín):这里指杂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去县三十里 去: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 .C.而中无留滞 .D.而僭为之记 .
适:适意、舒适。
⑤
中:中间、里面。 僭:谦辞,超越本分。
[来源:www.shulihua.net]
解析:C项,中:心中。 答案:C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