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 北部 寒温带 1000℃及以下 春小麦、大豆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东北广阔的山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约为30%,远远超过了全国20%的平均水平。从图2—3—5可知,东北林区树种丰富,约有300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多种。主要树木有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混交林。这里是全国主要的林木采伐区,也是优质商品木材的生产基地。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东北林区的面积和木材蓄积量缩减速度较快。
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表现 现有林地3 700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为30%左右,高出全国20%的平均水平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3,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 有300多种主要林种:落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 优质商品木材的集中产地 森林树种丰富 [图表点拨] 图2-3-5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分布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地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森林类型在分布上南北有差异,具体见下表:
林区 大兴安岭林区 小兴安岭林区 长白山林区 自然条件 纬度高,气温低,只适宜耐寒树种生长 气候温和湿润,林区土壤肥沃,适于针阔叶混交林生长 森林类型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优势树种 兴安落叶松等 红松、水曲柳 红松、紫椴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①草场资源丰富、质量好 面积 类型 分布 3 0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3% 多为森林草甸草原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其中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是保存较好的优良草原 ②畜牧业发展条件好
西部高原及部分林区草地放牧条件好,是重要的羊、马、牛牧畜生产基地。松嫩平原西部的半农半牧区饲养条件也很好,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秸秆、粮食)。
③有良好的水产业发展条件
海洋渔业资源 优势条件 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滩涂面积广大 渔场 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 淡水养殖渔业 优势条件 许多淡水湖泊 2.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 东北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与农业相关的行业如农业机械、木材加工、食品加工、
造纸和纺织等都比较发达。东北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先进的农业机械工业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利于开垦荒地,使“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工业特点 部门齐全、体系完整 与农业相关的工业较发达,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 工业部门 冶金、机械、化学、石油等 农业机械、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制糖、建材、纺织等 对农业生 ①为农业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②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③有利于开垦荒地 感悟归纳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模式的分析方法
区域农业的发展受该区域发展条件的制约,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条件模式分析如下: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这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劳动力、开发时间、技术、政策、市场信息等。
探究二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BG)W〗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包括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破坏湿地环境;水土流失等。二是农业结构,指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较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结合下图可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 问题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 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水土流失严重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原因 人少地多,投入不足;毁林开荒 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过分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 毁林开荒 作物品种单一,品质欠佳,林业破坏严重,靠天养畜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与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对照学习,因为措施是针对问题提出的。
(1)针对农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失调,措施是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包括种植业内部调整,农、林、牧、副、渔业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调整。
(2)针对农业生产粗放,措施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
(3)针对耕地破坏,破坏湿地,水土流失,措施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感悟归纳
东北地区黑土、森林、湿地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黑土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1)黑土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 黑土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2.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3.湿地的概念、效益、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
(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水库、稻田等。
(2)效益 生态效益: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 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经济效益:向人类提供粮食、肉类、水产品、药 其他功能:鹤类等珍禽的栖息地等
(2) 湿地利用中的问题及治理
误区警示
一、东北区、东北经济区域和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区别
习惯上称的东北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本单元所讲的东北区是指东北经济区域,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是我国“九五”规划中的七大经济区域之一,它的范围除了包括习惯上东北的范围之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自然地区之一,其范围比以上两者都小,西界相当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界为3 200℃活动积温等值线。 对点训练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一个较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其范围包括 ( ) A.黑龙江、吉林、辽宁
B.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C.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
D.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答案 D
解析 东北地区不仅指东北三省,还应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这四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
二、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只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东北大部分地区只能一年一熟,但在辽河平原南部,由于积温较高,可以满足作物二年三熟的需要,适合种植暖湿带的作物。 对点训练
适宜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有 ( )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答案 A
解析 松嫩平原位于中温带地区,因热量条件不足,冬小麦、棉花、油菜、茶叶等农作物不适于在此生长。
三、东北地区天然林居全国之首,而且森林覆盖率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本区不再需要建设人工“防护林”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东北地区的内蒙古境内部分地区风沙严重,林木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使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肥沃的黑土流失比较严重,所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要加强防护林的建设。 对点训练
关于东北地区人工防护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东北平原西部的多林地区 C.是“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
D.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 C
解析 东北的防护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即东北平原的西部,这里是风沙干旱区,林木稀少,风沙危害严重,是“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 案例研究
生态农业的实践
案例研究之所以选取生态农业,是因为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阶段,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我国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了贡献,“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具体内容。
北方地区“四位一体”温室生态模式和南方地区“猪沼果(菜·菌·药·花)”模式是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主要技术模式,这两种模式目标一致,即兼顾生态环境、清洁能源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但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又有所不同。
① 北方地区“四位一体”温室生态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