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南方地区的“猪沼果(菜、菌、药、花)”模式 种、养、沼三结合,物质循环利用。
北方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太阳能提供了牲畜冬季生长、沼气池冬季运行产气的适宜温度;而南方地区热量充足,在自然状态下牲畜能正常生长,沼气池也能运行,所以没有利用太阳能这个环节。当然,南方多阴雨天,太阳能资源相对贫乏也是原因之一。 这两种模式中,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沼气能,是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废弃物都得到了回收再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实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要点例析
考查要点 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例1 阅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是 。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
解析 第(1)题,充分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出甲、乙两地最热月(7月)气温与最冷月(1月)气温的差值,即气温的年较差,能反映气候的大陆性强弱。第(2)题,由图中的东南、西北两个方位名词可判断,甲地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较低纬度的乙城市相当。第(3)题,依据甲、乙两地的降水量可得知,图中的山脉大约是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再根据海拔可知山脉为大兴安岭,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第(4)题,东北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大兴安岭适合发展林业,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
答案 (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约46.7℃,年降水量少,约320mm;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42.4℃,年降水量大,约490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
(4)A地——畜牧业,B地——种植业,C地——林业。 变式训练1
读下面“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图,回答(1)~(2)题。
(1)东北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是( ) A.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增加 C.长白山地区东坡降水较少
D.大兴安岭植被较多说明该处比长白山地区降水多
(2)图中A地积温值明显高于B地,其主要原因是( ) ①A地较B地距海近
②A地地处河谷地带,地势较B处低 ③A地较B地距冷空气源地远 ④A、B两地下垫面性质差异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受夏季风和地形的影响,东北地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趋于减少。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A地位于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地位于大兴安岭,海拔较高,再加上离冬季风源地近,因此积温较A地要低。 考查要点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例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乙 (2)举例说明图中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解析 甲图所示为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区,乙图所示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从而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带局,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两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因而形成的条件及开发中表现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治理措施及发展方向上也
答案 (1)见下表
水稻 春小麦、玉米 油菜、棉花等 甜菜、大豆等 (2)问题:湖泊面积萎缩(强调湿地破坏严重)。办法: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等(问题与措施对应方可正确,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3)低温、冻害(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变式训练2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土地资源辽阔 ②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地理区位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都较多 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 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抓住“农业基地建设”,可排除③;抓住“自然资源优势”,可排除④。第(2)题,抓住“数量”二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3 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代表的山脉名称: A. ,B 。
(2)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黑土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微生物活动微弱 D.秸秆还田
(3)如果你是当地的领导,该怎样规划生产,既能利用C平原湿地资源,使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又能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
(4)随着湿地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保护问题。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被冲刷变薄。三江平原沼泽广布,沼泽地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不是绝对不能改造利用的,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当开发利用。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但由于开发中大量生态问题的出现,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 (1)小兴安岭 长白山 (2)A
(3)在湿地种植芦苇,发展造纸业;发展湿地养殖业;利用湿地特殊的生物品种,发展生物制药;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
(4)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变式训练3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因特网上搜集到的资料: 资料一 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原料的来源地。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 以下为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表。 生产成本(元/千克) 运输(元/千克) 出油率(%) 加工成本(元/吨) 东北大豆 1.6 0.045 17 10+X 美国大豆 0.8 0.04 20 X 注: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1)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