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6:34: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 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 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朝时期的交往和冲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古代日本海寇。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BCD叙述正确,符合历史史实,A叙述错误,本题选A。 2. 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 A. 浙江台州 B. 山东登州 C. 福建福州 D. 广东广州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 明朝国力强盛

C.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 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可以判断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题干没有涉及郑和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 郑和 B. 戚继光 C. 李时珍 D. 宋应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根据课本即可做出,选择A项,B是抗倭的C是医学家D是学者。 5.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邓世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知识,解决本题需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荡平倭寇”,明朝时期日本倭寇不断骚扰我国东南边境,戚继光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故答案选D。 6. 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 蔡伦 B. 毕升 C. 郑和 D. 郑成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 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

2

事件有关?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郑和下西洋 C. 镇南关大捷 D. 戚继光抗击倭寇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郑和名三宝,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与郑和下西洋有关。从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①②③三个选项都是中外和平友好交往的事件,都加强了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友好交往,选项④则不属于和平友好交往的事件。所以答案选A。

9. 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它反映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A. 岳飞 B. 郑和 C. 戚继光 D. 寇准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扫平倭寇之患”可知,这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抗倭。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

3

除。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鉴真东渡日本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立功异域、开探险先河”可以看出其所称赞的事件与对外交往、航海探险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该对联出现在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说明称赞的是郑和下西洋。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 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 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 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答案】C

12.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A. 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B. 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可以看出,为了击退倭寇,妇女老幼齐上阵,这一史实说明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vcuc9688e2p7v43zg0p6rgfk15sw100ha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