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试卷:《自然灾害与防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20:53: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决战高考

9.(2017·课标全国Ⅱ,43,10分)阅读资料,完成下题。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017年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0分)

解析 不同农作物都有其自身生长节律和对生长期的要求。东北地区纬度相对较高,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4月份的持续低温进一步压缩了农作物的生长期,扰乱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节律,会导致其产量和质量下降。

答案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B卷 地方卷

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1.(2017·山东文综,4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廓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10分)

解析 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破坏性强,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躲避灾害,加剧了地震的危害程度。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引发的次生灾害也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2.(2017·福建文综,40B,15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决战高考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地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该区域地形坡度大。因而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第(2)题,主要从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安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水文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3.(2017·福建文综,40B,15分)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时间主要是7、8、9、10月,属于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易形

决战高考

成超警戒风暴潮,此外风暴潮的形成还与河流流量的大小、天文大潮的叠加有关。第(2)题,风暴潮的防御措施可以从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 (1)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即可)

4.(2017·山东文综,33,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4分)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

5.(2017·山东文综,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7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6分)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4分)

决战高考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的月份多,有的月份少,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5~9月。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耕地面积扩大,种植业易受冰雹危害。

答案 (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6.(2017·福建文综,40B,15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解析 第(1)题,冻害主要会对农业及一部分农业基础设施产生影响,造成农业减产;P地周围山岭环绕,北面开口,冷空气不断堆积导致冷冻灾害发生频次较周围高;且P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冻害严重。第(2)题,农业中冻害的防治措施应主要从加强监测和预报出发,同时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发展农业科技,培育一些耐寒的农作物新品种。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试卷:《自然灾害与防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vkn29jn2l68ub00wtu64vbt01gdv9005i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