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测)(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6:37: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模拟)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引起广泛热议。该工程设想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A.沿途可以补充水分 B.减少路途水源损耗 C.方便沿途引水灌溉 D.减少流经区水污染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带来的影响有 A.改变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B.有效控制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C.增加雅鲁藏布江下游防洪压力 D.提高我国西北地区农产品的产量 【答案】1.C 2.D 【解析】

1.补充水分是在沿线的河道,平原地区不补充,故A错;运水过程受蒸发等因素影响,比较浪费,故B错误;平原开明渠不利于减少水污染,故D错误;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减少工程量,调节沿途气候,方便沿途引水灌溉故C项正确。

2.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但不能“有效”控制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结合材料可知该调水工程主要是到缺水严重的西北地区,沿线的上游有多条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缺水,荒漠化严重,调水减轻土地荒漠化,故改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故D项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模拟)某课题组为研究福建南部地区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选取当地某径流小区开展实验研究,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设置3个实验组:(1)实验组I: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约95%;(2)实验组: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75%;(3)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该实验以每次降雨过程为单位,监测某年5月和8月多场降雨过程的相关数据。下表为各径流小区5月和8月降雨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该地8月降雨强度多大于5月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4.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

A.实验组I、对照组、实验组 B.对照组、实验组I、实验组 C.实验组、实验组I、对照组 D.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I 5.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降雨 ②蒸发 ③下渗 ④地下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3.A 4.C 5.D 【解析】

3.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5月份受锋面雨带影响,8月份台风活动较多。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因此造成该地8月降雨强度多大于5月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气旋,故A正确。反气旋影响多是晴朗天气;8月份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故B、C、D错误。

4.根据材料,实验组Ⅰ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约95%,植被盖度最大,根系深长,水土流失最少,对应乙。实验组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75%,植被盖度较小,水土流失较多,对应甲。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最多,对应丙。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实验组、实验组Ⅰ、对照组,故C正确,A、B、D错误。

5.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降雨,降水量大,对地表侵蚀强,①对。蒸发不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②错。下渗量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小,侵蚀越弱,水土流失越少,③对。地下径流对水土流失影响小,④错。故D正确,A、B、C错误。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模拟) 绒布冰川位于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分冰川表面覆盖着由岩石碎屑等杂质组成的表碛,表碛来源于冰川表层融化后出露的内碛和寒冻风化、块体运动等作用下直接落于冰川表面的碎屑物。一般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观测发现表碛厚度会影响冰川融化速度。受亚洲季风影响,2005年6月,在绒布冰川新降雪中检测到了有机氯农药。下图示意某时间段绒布冰川消融量随正积温、表碛厚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来自 A.塔里木盆地 B.南亚 C.欧洲 D.东亚 7.随表碛厚度增大,冰川消融量的变化特点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8.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主要原因是越向下游冰川 A.表碛物颗粒越大 B.侵蚀能力越强 C.融化越多 D.完全融化 【答案】6.B 7.C 8.C 【解析】

6.材料“受亚洲季风影响”信息可知,农药的来源是被亚洲的冬季风、夏季风带来的,此时时间为“2005年6月”,6月份为夏季,应该是受夏季风影响。而“绒布冰川位于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喜马拉雅山南邻南亚地区,因此农药是由南亚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故选B;青藏高原海拔高,东南季风难以翻越高山到达该地,D错;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为偏北风,我国冬季偏北风强,A错;来自欧洲的是西风带的西南风,该风不属于亚洲季风,C错。

7.读图,第一幅图是表碛厚度为0.1cm时的冰雪消融量,随正积温的增大,融雪量在220-330之间,第二幅图是表碛厚度为10cm时的冰雪消融量,随正积温的增大,融雪量在250-400之间,第三幅图是表碛厚度为13cm时的冰雪消融量,随正积温的增大,融雪量在190-330之间,因此随表碛厚度的增大,冰川消融量的变化特点先增大后减小,C对,A、B、D错。

8.“表碛来源于冰川表层融化后出露的内碛……碎屑物”,越向冰川下游,则海拔越低、气温越高,融化的冰川规模越大,从冰川内部出露的冰碛物越多,则表碛物越多,C对;冰川搬运过程中,对颗粒物的大小没有分选性,无论大小颗粒都被冰川包裹一起搬运,下游和上游相比,颗粒物大小差别小,A错;下游地区地势较低平,冰川滑动速度慢,侵蚀作用弱,B错;表碛物是指“冰川表面的碎屑物”,说明表碛下部还有冰川,冰川没有完全融化,D错。

(江苏省金陵中学2019届模拟)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下图示意新型生态河堤。

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测)(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vmic4a7ji8mpoj7ocb09o8y29wt5t00z3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