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8g,故甲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
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减少了34g,故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是34g;由质量守恒定律,因为18g+16g=34g,所以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
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待测值为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8g,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所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
用质量守恒定律. 10.(2分)(2015?丹东)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有CO2生成,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酸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氧化物、酸、碱和盐
的概念.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B、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酸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碳酸根、碳酸氢根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判断.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
能产生CO2,则燃烧生成CO2的物质都含碳元素,故推理合理;
B、化合物是纯净物,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是纯净物,则不属于化合物,故推理不合理;
C、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碳酸氢铵含有氢元素,属于盐而不是酸,故推理不合理;
D、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为碳酸氢盐,故推理不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1.(2分)(2015?丹东)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滤渣中一定含有铁,一定没有镁、锌 B. 得到的滤液一定是无色的 C. 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锌,一定没有镁 D. 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和镁离子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加入一定量的锌
粉,锌不会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会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加入一定量的
锌粉,锌不会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会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所以
A、锌能够和氯化亚铁反应产生氯化锌和铁,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一定没有镁,故A错误;
B、若锌的量较少,不能把氯化亚铁完全置换出来,溶液则为浅绿色,故B错误; C、若锌的量较少,不能把氯化亚铁完全置换出来,则滤渣中只有铁,没有锌,故C错误;
D、锌能够和氯化亚铁反应产生氯化锌和铁,和氯化镁不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镁,含有的阳离子为锌离子和镁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
行分析,注意半定量(如一定量、过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2.(2分)(2015?丹东)根据下列实验目的,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通入氧气、点燃 B 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D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 ,是指除
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
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
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18分) 13.(4分)(2015?丹东)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2)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Ca(OH)2 ; (3)碘酒中的溶剂 C2H5OH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H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
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2)熟石灰显碱性,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剂是酒精,故填:C2H5OH; (4)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故填: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4分)(2015?丹东)现有四种物质:①氦气 ②硝酸钾 ③生石灰 ④纯碱,请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1)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③ ;(2)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① ;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② ;(4)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④ .
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
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用生石灰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故填:③;
(2)所给物质中,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常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填:①; (3)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三元素中的至少两种,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可用作复合肥料.故填:②;
(4)纯碱具有弱碱性可用作洗涤剂.故填: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
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15.(6分)(2015?丹东)小樱帮助妈妈做家务,感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
(1)打开冰箱闻到一股异味,她建议放一包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性 ; (2)厨房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气,优点是 热值高或污染少 (答一点即可),其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
.
(3)午餐中的主食为米饭、馒头,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糖类 ;
(4)她用干布擦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铁锅生锈(或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2)根据天然气燃烧的产物、热值来分析; (3)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4)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解答:解: (1)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填:吸附性;
(2)天然气的热值比较高,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污染少,故填:热值高或污染
少;CH4+2O2 CO2+2H2O;
(3)米饭和馒头中富含糖类;故填:糖类;
(4)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要防止铁生锈要隔绝氧气和水,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可防止铁与水接触,以防止铁锅生锈. 故填:防止铁锅生锈(或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点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16.(4分)(2015?丹东)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D ;(填字母,下同)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CD ; (3)属于阴离子的是 C ;
(4)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BE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
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4)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核内质子数确定元素的名称,进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