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过程】
甲组实验方案:将四瓶溶液标号分别为1、2、3、4,只利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操作 (1)如图所示: ① 2号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则2号溶液是 ② 另三支试管中溶液均由无色变蓝色 ①1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另一支试管中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乙组实验方案: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任取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实验现象 ①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实验结论 ① 第四种溶液为稀盐酸 ① 3号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则3号溶液是 ② 另外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现象和结论 (2)另取1、3、4号溶液,分别滴加2号溶液 (3)另取1、4号溶液,分别滴加 别滴加第四种溶液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 第四种为Na2CO3溶液 ③ 三支试管中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③ 第四种为NaOH溶液 【实验分析】
经过交流后,发现实验结论 (填序号)是不正确的;若该结论作正确,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是 。
丙组实验方案:将四种溶液编号为1、2、3、4,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 ①A、B、C均无明显变化 ②D中有沉淀析出
标号为1、2、3、4的溶液依次为(用化..学式表示): 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若不能整除,最后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4.(2分)现有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g;若将此溶
液稀释为4%的稀溶液,需加水 g。
35.(4分)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同学取250 g样品,溶于水得到100g溶液,再
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测得溶液质量为1978g。 请计算:
(1)反应产生CO2的质量。 (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3)最后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二、填(每空30分。) 26(6(1)
题号 1 答案 A 2 B 3 C 4 B 5 D 6 B 7 A 8 C 9 D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C C A 空题1分,共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D D C D B A B D 分) 有机物
(2)果汁 水 A
(3)小苏打(碳酸氢钠或NaHCO3)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27(5分)
(1)21% (或1/ 5) 氧气可供呼吸 (2)B D (3)CO2 + 2 NH328(6分)
(1)9012(或9) 钠、镁、铝 (2)6 16
(3)NaOH + HCl = NaCl + H2O [或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 + 2HCl = MgCl2 + H2↑ (或2Na + 2HCl = 2NaCl + H2↑) 29(7分) (1)3CO + Fe2O3
3CO2 +2 Fe 氢氧化钠(或NaOH)
CO(NH2)2 + H2O (4)①③⑤
(2)①H2O ②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③ CuCl2 + Fe = Cu + FeCl2 (3)①982%
②钢中含碳量少,所以碳减少的质量,远小于铁转化为氧化物时增加的质量
30(6分)
(1)① 生石灰 H2O + CO2 = H2CO3 ②CaCO3 2HCl+Ca(OH)2 = CaCl2+2H2O (2)CaCO3+2HCl = CaCl2+H2O+CO2↑ Ca(OH)2 + CO2 = CaCO3↓+H2O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9分) 31(6分)
(1)量筒 烧杯 (2)没使用玻璃棒搅拌
(3)红磷 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4)③①④ 32(5分)
(1)B C (2)SO2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或证明水没有酸性) SO2与H2O反应生成酸 (4)氢氧化钠(或NaOH) 33(8分)
甲组实验:(1)①稀盐酸 (2) ①碳酸钠溶液
(3)3号溶液 ①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乙组实验:②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丙组实验:NaOH、Ca(OH)2、HCl、Na2CO3
或HCl、Na2CO3、NaOH、Ca(OH)2
四、计算题(共6分。最后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4(2分)
100 ………………………………………………………………………………(1分) 1500 …………………………………………………………………………………(1分) 35(4分)
[解] (1)CO2的质量 = 100 g +100 g-1978 g = 22g ……………………………(1分)
(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Na2CO3 + H2SO4=== Na2SO4 + H2O + CO2↑ 106 44 22g
解得=53 g ……………………(1分)则样品中NaOH
的质量为:25g-53 g =197 g
……………………(1分)
(3)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1分)
答: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22g ;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788%;最后所得溶液 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36g。
(注:此题其他解法合理得分)
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①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②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③碳酸钠用于玻璃、 造纸、 洗涤剂的生产。④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用水清洗。⑤卤水点制豆腐。⑥84消毒液漂白织物。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⑤⑥ 【答案】C
【解析】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和水,所以盐酸可以除铁锈,正确;②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并且价格较贵,不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③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正确;④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清,错误;⑤豆浆是胶体,遇石膏或卤水等含有电解质的物质时发生聚沉,正确;⑥84消毒液有漂白作用,可以漂白织物,正确。故选C。
2.“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道管,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不仅让老百姓免去了烧煤、烧柴和换煤气罐的麻烦,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面对甲烷化学式(CH4)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甲烷是一种有机物
B.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甲烷分子中含有碳、氢两种原子
D.甲烷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 【答案】D
【解析】A、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甲烷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或甲烷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错误。故选D。
点睛: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