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家训撷英
悠悠家学,源远流长,泛指开来,有人有家,便会产生家学,
只是它并没有被当代的人充分认识罢了。人是难免会怀旧的,而
家学文化所蕴藏的祖先的“旧”思想又是新时代人能拿来的宝贵精
神粮食。一个家族成员,一段往事、一张老照片,往往折射了一
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虽说更多的家学文化虽没有变成文字,但
其无论以哪种形式流传开来,都蕴含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
伦理、哲学、历史、地理、艺术的浑厚内涵,是一部民族史诗的“百
科全书”。
对自身乃至自己所属族群的由来的好奇,是人的天性。
对“根”的探索,不仅能激发我们的自豪感,还能激发我们的民族
认同感。新课改高中语文“姓氏探源”部分,便为学生提供了这样
一个梳理探究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强语文积
累,丰富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养成团结
协作、注重合作的精神。在学生第一轮“每日一言”语文活动过程
中,对家训的梳理探究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常福居士”的博
客更以书法的形式连载《百家姓》中的各姓氏家训,特辑录于此,
既可以用作素材,拓展深度;亦能饮水思源,慎终怀远。当然,
由于历史局限,家训中不免有些封建糟粕,只要我们本着积极传
承的心态,自当有所分辨,正所谓“取舍之间,彰显智慧”。
赵
家训: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厉情,听言纳悔。每著一衣,
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释义: 作为帝子亲王,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性情平和、
处事得体,要虚心接受师长乡贤教导。每穿一衣,每食一餐,都
要想着织女耕夫的辛苦劳作。
源出: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997),初名匡义,后改名为光义,
是赵匡胤的弟弟。(公元960年)建隆元年为殿前都虞侯,(公元
973年)开宝元年封为晋王。即位期间,延续兄长对各割据政权各
个击破的策略,统一五代十国,并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
政策的统治。赵光义是五代以来第一位文武并齐的贤士君主,他
励精图治,推崇节俭之风,位后人所称道。
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