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9:21: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第一节 确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建设思想

一、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要转到立足于遏制或打赢信息化战争上来 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反映国防活动的规律,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具有时代的特点。能否根据战略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国防建设的方向和成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根据美苏争霸的战略格局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和国家领导核心确定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进入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要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大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上来。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后,根据冷战结束、东欧巨变等国际局势和海湾战争的情况,提出了要立足于打赢现代战争条件下特别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反侵略的局部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爆发以后,江泽民同志又明确指出未来人类的战争将主要是信息化战争。胡锦涛同志担任军委主席后指出:要将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转到立足于遏制或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来,并确定了我国于20世纪中叶实现军队信息化、并具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国防建设发展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主要着眼于应付信息化战争,而不是机械化战争或其他形态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形态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有明显的区别;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我国对进行信息化战争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据此,只有将国防建设的着眼点放到应付信息化战争上来,不失时机的作好信息化战争的准备,才能在敌人将侵略战争强加给我们的时候,奋起反击,抵御侵略,战胜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这是关系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围绕信息化战争进行国防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社会,把信息资源作为首要的战略资源,完善信息化战争体系,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二)着眼于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而不是迫在眉睫的世界大战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我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因此,应做好应付局部战争的准备。而且,也只有将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从准备早打、大打转到准备打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上来,才可能抓住历史机遇,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国防力量。

(三)既着眼于打赢战争,又着眼于遏制战争

国防建设的目的是国家的安全,这既可以通过打赢反侵略战争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遏制战争的爆发来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得和平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而且,只要战略得当,信息化战争的准备充分,遏制战争、争得和平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国

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既要着眼于打赢信息化战争,又要着眼于遏制战争的爆发。

二、国防教育要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

国防教育是统一全民的国防建设思想、国防观念和增强公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使国防教育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可通过对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特点,把握其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的新方法。从而使全国人民明确我国国防建设的方向,正确理解国防政策和战略,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息化社会的积极性,自觉地投入到信息化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之中。

三、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统一全民的国防建设思想,进行深入的国防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增强全国人民的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战胜侵略者的信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一个缺乏打赢反侵略战争信心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中华民族具有战胜一切敌人、保卫美好家园、顽强生存和积极发展的光荣传统。同样,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如果有人胆敢以信息化的局部战争侵犯我国,我国人民一定会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地奋起反抗,战胜敌人。

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政治开明、社会稳定、国防巩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正确的安全政策有利于形成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我国将能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协调发展。人民军队的信息

搜索更多关于: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的文档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vztt1q7ud9bpag88o0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