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服务运营的理念,积极启动市教育数据中心的建设,从无锡教育全局出发统一规划,打破地区和学校界线,整合全市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完善优质资源共享体系。实施学校外网服务器专业集中托管、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存储,构筑高容量数据存储空间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安全隐患。创新教育资源研发机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
3、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推进“感知教育”应用示范,建成一批示范项目;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完善开放灵活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到2015年,争取有95%的课程、3-5%的课堂教学达到“整合”要求,70%的教师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整合”教学的能力,推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三、体制改革
(一)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1、推进公办学校多形式办学。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
25
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公办民助、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举办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支持公办学校之间联合组建教育集团,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扶持改造相对簿弱学校。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依托行业企业办学,支持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
2、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推动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民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促进民办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培育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民办学校。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优质特色保教服务。支持民办中小学高标准高质量办学,办出特色。支持民办高校科学定位,强化内涵质量,形成特色品牌。支持各类紧缺性、实用性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发展。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对民办学校的鼓励扶持政策,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大力鼓励出资办学、捐资助学,对发展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3、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对民办教育机构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建立健全统一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确保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主要用
26
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维护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受教育者等的合法权益。认真执行民办教育准入标准,引导民办学校按照同类公办学校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和队伍素质,争创品牌特色。健全民办教育办学质量监控体系,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市督导责任区范围,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教学、安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健全民办学校危机预警机制,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有效控制和防范办学风险。加强民办教育行业自律,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二)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1、优化政府管理方式。提升“督、管、办”分离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重点发挥好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对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结构进行宏观管理;推动教育督导部门依法监督指导,强化公正性和权威性,切实减少教育行政、督导机关对学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应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和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加强教育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与途径。
2、健全分级管理机制。完善“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
27
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市(县)、区政府在布局调整、资源整合、师资交流、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责任,推动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建立县级统筹,县、乡镇(街道)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推动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格局。积极探索构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
(三)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1、推动高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教代会、学代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优化高校理(董)事会机制,促进构建社会支持和监督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2、推进中小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构建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