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导入方法促进有效教学的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导入是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课堂 导入 有效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一件事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抑制其他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发生,使学生自觉主动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活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导”的关键:
1、数学课堂中导入设计应具有针对性,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1)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为依据,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作为课堂教学开端的导入环节,其所设计的活动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2)教师的导入设计应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安排导入方式。例如在低年级进行教学时,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很少,注意集中的广度小,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更多的考虑用讲故事、做游戏等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教学的导入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一堂课的开始,启发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应注意利用启发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从而让他们在一整节课中都处于热烈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在导入时要注意导入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在上课后的几分钟,学生还处于下课的兴奋状态,不容易马上进入上课状态。如果这时教师的导入能够选择有趣,新颖的内容,就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师在导入时应注意时间的调控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所设计的各种导入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可超过3~5分钟,否则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度。
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表现: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有效的导入方式,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新课导入方法:
⑴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成效的活动得有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在这环节中教师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因此,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是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经常使用的导入方式,也是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入方式。
⑵ 设置悬念,启发导入
疑问、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学生通过问题来造成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发现原有的知识无法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对学习新知产生渴望,从而调动起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师大附小的刘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用西游记中唐僧与徒弟们三问三答的故事形式,设置悬念,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继而引出学生即将学习的分数知识。这样的导入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认识分数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带着疑问去探索新知,从而加强对新知的掌握。
⑶ 联系社会,引用导入
数学是一门和社会联系紧密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导入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初步感知新课学习内容,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借助了社会课中地球自转形成白天和黑夜循环交替的现象。自然地引出新课——循环小数。这位老师将循环小数的性质和自然中的昼夜交替的现象相类似的特点结合起来教学,这种导入设计使学生初步明白循环小数的意义,而且也为他们学习新知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⑷ 复习旧知,提出新知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的。根据心
理学的迁移规律,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教师可以把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做铺垫,形成正迁移。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新教师可以先利用学生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在对旧知复习和巩固的基础上进入新知的学习。这种以旧导新,以旧促新的导入方法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知识,促进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来创设教学的初始情境,使学生可以尽快融入到课堂的主体角色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是新一轮基础课改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课堂教学能力。它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仔细钻研课堂教学理论,了解各个时期学生的特点,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那么在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能够运用自身的教学机智,灵活驾驭课堂,将教学内容艺术性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继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3] 心雨.《导课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4] 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
[5] 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 [6] 林霜.《实例导入新课的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