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教学设计
\n 1 teaching design
第 1 页 共 9 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美术常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
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
度对待生活。
设计思路:
1 本课虽是美术常识课,但要让学生有上美术课的新颖感、
艺术感;
2 学生在初中是在不同的学校学习的,美术知识层次不一,
第 2 页 共 9 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同时从《美术鉴赏》的审美性质出发,本课的教学要面对学生全体,要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
3 审美教育的实施不是灌输给学生美学方面的理性知识,而
是更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所以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
4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
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美与美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如学生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积极能动的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因此,强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意义非凡。
教学重点:怎样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 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
教具:电脑多媒体设备、示范作品、电子课件、照片。 学具: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铅笔、橡
皮、绘画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是否准备好了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
作品。
第 3 页 共 9 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在课前安排布置学生准备好自己拍摄的觉得漂亮或美的物
象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与绘画作品。)
(如先前的课一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座位) 导入新课
师:在课前有很多同学准备好了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
片。
(请学生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喜欢的图片) (教师对学生提出表扬)
师:请大家说说拍摄照片时的情形。 学生回答
师:很好!我们的同学善于观察发现美的形象,而且还善于
分析、比较、辨别,抓取了最美的地方。其实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美与美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大家留心观察,你们会发现美真的是无处不在!
师:下面请大家看我这里也有几张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
照片)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照片漂亮吗?美吗? 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一 什么是美?
提问: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为什么会觉得它美?能谈谈你对
第 4 页 共 9 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美的定义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美,本质上就是事物的一种关系属性。美是事物所具有的该
事物的一定特性与人们意念正方向指向的极致部分高度和合而形成的关系属性。由于美是对象特性因吻合了人们喜好的意向极致而形成的,这也可明白爱美为何会必然是人的天性、审美为何会产生欣喜愉悦。从形成上看,“美”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但怎样才能发现这些美呢?首先要求我们要有一颗趋美的心,再者,看待事物的时候改变一下习惯的焦距和角度,你必然有新奇的发现。多欣赏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美的集合。(多媒体课件) 二 什么是美术作品?
再请看看我这里的这几幅画,(多媒体课件展示绘画作品) 好看吗?
提问:有谁能发现画与我给大家看的照片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答
师:对!这几幅画就是在照片上运用线条、色块、粘贴的手
段,通过添加、组合、变形的方法而成的。
我还给你们看几幅你们高一的同龄人的类似的作品。漂亮吗?
第 5 页 共 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