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石方的计算步骤
(1) 利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计算好挖方数量(m3)与填方数量(m3),挖方按松土、普通土、硬土、软石、次坚石、坚石分类计算。 (2) 将挖方中的土石方进行本桩利用计算。本桩利用的挖方中的土石方按表一换算成压实方,若土方不够本桩利用,可以石代土。
(3) 计算挖余方与填缺方。挖余方应按土、石分开分别计算。
公式: 挖余方(天然密实方)=挖方一本桩利用方(天然密实方) 填缺方(压实方)=填方一本桩利用方(压实方)
计算时可将本桩利用栏分成六小栏,填写时可采用 方式,其中A为天然密实方,B为相应的换算系数。
例:二级公路的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见表二。2.3 纵向远运调配 经过路基土石方本桩利用,得出各桩间的挖余方和填缺方后,就可根据经济运距、运输机具、沿线弃土场的分布情况及桥隧桩号等资料进行路基土石方的纵向远运调配。
调配步骤如下:
(1) 确定经济运距、运输机具和免费运距的大小。
(2) 在计算表中,标出沿线弃土场的位置、桥隧起终桩号以及涵洞位置。 ( 3) 按就近与土石方运量最小的原则调配。
(4) 用挖余方中的土方远运参与填方,公式: V填土=(V土1∕K1+V土2∕K2+V土3∕K3)∕K4 式中:V土1,V土2,V土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松土、普通
土、硬土体积 (天然密实方)。K1,K2,K3---表示各自的换算系数, K4----表示土方运输的换算系数。 若土方不够,可以石代土,公式: V填石=( V石1+V石2+V石3)∕K5 式中:V石1、V石2、V石3----表示参与填方的挖余方中软石、次坚石、坚石体积 (天然密实方);K5----石方的换算系数。
(5)计算废方量和借方量 V废方=挖余方一V土1一V土2一V土3一V石1一V石2一V石3 V借方=填缺方一V填土一V填石 3 结束语 路基土石方乘换算系数计算与调配虽然比等量计算与调配复杂,但实践证明,用此法计算出的废方量与借方量更加接近工程实际数量,能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常规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中挖方是指天然密实方,填方是指压实方,经过以挖作填、本桩利用和纵向远运调配后的借方量与废方量一般是等量计算与等量调配。
土石成分:由于地质情况的不同,工程沿线分段的土石含量不同,根据土质不同,又可设定不同土石的回填利用率。
借方:除本桩利用和纵向调配之外需要就近借用的填土方量,计算时采用天然方量。和借土坑相关。
弃方:除本桩利用和纵向调配之外需要废掉的挖方量,计算时采用天然方量。和弃土坑相关。经济运距:填方用土来源,一是路上纵向调运,二是就近路外借土。一般情况调运路堑挖方来填较近的路堤是比较经济的。但如果调运的距离过长,以致运价超过了在填方附近借土所需的费用时,移挖作填就不如在路堤附近就地借土经济。因此,采取“调”还是“借”,有个限度距离问题,这个限度距离即“经济运距”。
平均运距: 土方调配的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中心到填方体积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在路线工程中为了简化计算起见,这个距离可简单地按照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计算,称平均运距。
运量: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 免费运距:根据定额在规定的距离内,只按方量计价,不另计运费,这一规定的不单独计价的基本运距叫免费运距.
土石方调配原则如下:
1)在半填半挖断面中,应首先考虑在本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做纵向调配,以减少总运输量。
2)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调运,同时尚应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
3)为使调配合理,必须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
4)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固然要考虑经济运距的问题,但这不是唯一的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弃方或借方占地,赔偿青苗损失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等。有时移挖作填虽然运距超出一些,运输费用可能稍高一些,但如能少占地,少影响农业生产,这样,整体来说也未必是不经济的。
5)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分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
6)位于山坡上的回头曲线路段,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
7)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理。借土应结合地形、农田规划等选择借土地点,并综合考虑借土还田,整地造田等措施。弃土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在可能条件下宜将弃土平整为可耕地,防止乱弃乱堆,或堵塞河流,损坏农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