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解析:利用计算方法比较等号两边的式子,或通过计算出结果再进行判定。得出结论后,可继续引导学生对三种正确的算法进行比较,从而优化此类习题的计算方法。
3.考查目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答案:B
解析:把这根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则剪去后还剩下全长的,
已知全长的
是米,求全长。用除法列式解答。分析该题的关键是
确定单位“1”的量和米对应的分率。 4.考查目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答案:D,B
解析:在结果相等且含有字母的分数乘除法式子中,利用已知数比较未知数的大小。可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即,再引导
学生发现,因为
,所以
。
5.考查目的:在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中,对题目特征的把握,以及解答思路的理解。 答案:A
解析:该题首先应确定以乙数为单位“1”,列式的依据是具体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 三、解答
1.考查目的:利用线段图分析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答案:(1)解:设单位“1”的量为千克。
答:单位“1”的量为980千克。 (2)解:设水稻吨。
答:水稻有75吨。
解析:可先让学生进行比较。不同之处:第(1)题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题型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第(2)题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量之间的关系,题型是“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相同之处:所求的都是单位“1”的量。具体解答中,也可要求学生先列出数量关系。 2.考查目的:利用抽象的单位“1”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答:甲乙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2)(天);答:甲单独做,完成这项工作的一半需要4天。
(3)(天);答:甲乙合作,完成这项工作需要
天。
解析:因单位“1”是抽象的,此类题目通常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该题在设计上由易到难,强调对分析过程的要求,使学生避免形成“套路化”的解决方式。对于第(3)小题的结果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需通过教师的指导加以明确。
3.考查目的:已知两个量的和(或差),且已知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
答案:(1)解:设乙桶油重千克。(2)(千克)
(千克)
(千克)
答:甲桶油重15千克,乙桶油重25千克。
解析:指导学生先通过分析关键句“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油的”,确定单位“1”的量。再根据条件“甲、乙两桶油共重40千克”列出方程。
该题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方程和算术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4.考查目的:利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强强的科技书有
,琳琳的故事书有
,
180页>90页。答:强强的书页数多。
解析:根据琳琳说的“我看了的页数和你剩下的页数一样多”,可以知道琳琳看了60页,再分别找出两个60页各自对应的分率进行计算。练习中,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或者列数量关系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并正确解答。
5.考查目的:利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两件衣服的成本分别是
(元),
(元),
(元)。
答:商店亏了,差额是20元。
解析:解决该题,先要让学生理解成本价和售价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赚了”是指“售价比成本价高”,“亏了”是指“售价比成本价低”。确定以成本价为单位“1”的量之后,就能利用所学知识解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