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桃花源记总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2:25: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二、文章主旨:

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他在文中虚构了一个美丽安宁和谐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即第1自然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即第2-3自然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2自然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3自然段写桃花源中人与渔人交往,表现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即第4-5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世上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

第4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 第5段:写桃花源再无人找到。

线索: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四、知识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注音 (1)缘溪行(yuán) (2)便舍船(shě ) (3)阡陌(qiān mò) (4)俨然(yǎn) ..... (5)垂髫(tiáo) (6)怡然(yí) (7)诣太守(yì) (8)刘子骥(jì) ....2、 重点词语解释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新鲜美丽) ..(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和儿女) ..(4)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 ..(6)诣太守,说如此(这些情况) ..(7)缘溪行(沿着) .

(8)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9)悉如外人(全,都) .(10)咸来问讯(都) .

3、词类活用

①异: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②前:复前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③穷: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④志:处处志之 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⑤果:未果 名词作动词,实现 4、古今异义

①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②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③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指妻子。

④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⑥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够

⑦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似乎,好像

⑧如此:古义:这样,这种情况 今义:像这样 5、一词多义

①舍:便舍船: 舍弃 屋舍俨然: 房子 ②寻:寻向所志: 寻找 寻病终: 不久 ③志:处处志之: 作标记 寻向所志: 作的标记 ④中:中无杂树: 中间

晋太元中: 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⑤其: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

⑥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遂迷:终于

⑦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⑧乃:见渔人,乃大惊:于是(一说: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⑨之:忘路之远近 助词,的

具答之 代词,指桃源中人 闻之 代词,这件事

处处志之 助词,无义,补足音节。 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桃林美景。 6、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7、成语

①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美好世界。

②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也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③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④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⑤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⑥落英缤纷:落花繁多。

⑦怡然自乐:悠闲快乐的样子

⑧不足为外人道:不值得向外人说。 8、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 (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③《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中“之”所指代的内容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④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⑥表现桃花源中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⑦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⑧《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小孩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问题大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D)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便要还家 要言不烦 B:咸来问讯 咸淡适宜 .... C:寻向所志 志存高远 D:无问津者 指点迷津 ....二、解释实词: 1、便要还家(邀、邀请) 2、欣然规往(计划) ..

3、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4、芳草鲜美(鲜艳美丽) ....5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6、便扶向路(沿、顺着) ...7、寻病终(不久) .

三、翻译句子: 1才通人 2便扶向路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问今是所世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阅读理解:

1、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1.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2. 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3. 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4. 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2、课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他们(怡然自乐)的心情。 3、 桃花源中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1、桃花源中的人从秦朝就来到这里,与世隔绝的时间太长了。2、桃源中人的祖先“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他们彼此十分熟悉。) 4、从“不复出焉”“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希望永远生活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社会里)

5、桃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他们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痛苦生活而叹惋。) 6、“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些话表现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

(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特点)

7、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比喻不受外界的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优美的地方) 8、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

(暗示了桃源是作者虚构的,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

9、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1、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12、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使人觉得桃源是真实存在,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13、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幸福快乐。神秘,无法找寻。) 14、补全省略成分 (村中人)见渔人,(村中人)乃大惊,(村中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村中人)设酒杀鸡作食。

15、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地。 (在武陵郡的一条两岸是都桃花林的小溪的发源处的山上。)

搜索更多关于: 桃花源记总结 的文档
桃花源记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wic3080mi83uyx977b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