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2作业指导书(岩土弹性波测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36: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华东院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岩土弹性波测试作业指导书 并且应与地质勘探线及其他物探方法的测线重合,尽可能通过钻孔; (2) 测线应布置在地表较为平坦、地层介质较为均一的地段上,尽量避开陡

坎等不利地形,并且避免通过居民点、繁忙的道路、高压线及其他建筑物。测线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施测安全、正常。 (3) 测线应尽量布置成直线。当必须转折时,应保证转折的两侧线段能独立

进行解释;

(4) 当测线通过陡坡地形发生显著变化且探测界面也随之起伏时(例如山

脊),应取地形显著变化点为激发点,变化点两侧进行独立解释; (5) 测线长度应保证被追踪界面的相遇时距曲线段不少于4个正常检波点; (6) 除布置一定密度的主测线外,在主测线之间还应布置联络测线,联络测

线宜与主测线垂直并与之相交; (7) 相交测线的交点宜布置成公共激发点;

(8) 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应同时采用纵测线和横测线对其进行研究; (9) 横测线应用的基本条件是界面速度为常数。布置横测线应考虑旁侧、界

面倾斜和界面速度变化的影响;

(10) 横测线应通过测线或钻孔,在折射倾角大于15°时,横测线长度不得

大于爆炸点到测线的垂直距离;

(11) 横测线的长度与激发点到横测线的垂直距离之比,宜取1/3~1/5; (12) 任务书中对测线布置有明确规定的,按任务书执行。 1.7.6 测量放样

折射法探测的测线、测点的测量定位及放样工作非常重要,应予以充分重视。 1.7.6.1测线、测点测量定位工作要求

(1) 测线、测点的测量工作应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中的有

关条文的规定执行;

(2) 先在地形图上布置测线,然后放样到实地; (3) 在实地布置测线,再测量定位到地形图上;

(4) 测线端点、转折点、排列端点、地形突变点、低速带中心的测量定位,并

设立明显标志与编号;

(5) 水上勘探时应记录水深,水上测线用交点法确定; (6) 绘制测线地形剖面,并标注各标志点。

第9页 共52页

华东院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岩土弹性波测试作业指导书 1.7.6.2测量精度要求

(1) 测线定位应准确,各剖面端点、转折点、地形突变点、低速带中心均应测

定坐标。联测结果应使展在地形图上的平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0.5m。

(2) 检波距和炮检距的容许误差为±2%,测线总长度误差为±1%; 1.7.6.3测量应提交的资料

(1) 测线端点、转折点、排列端点、地形突变点、低速带中心点的坐标

和高程数据,应展绘再所需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提交坐标、高程一览表;

(2) 提供所需比例尺的实测地形剖面图,并标注各标志点;

(3) 当测区无地形图或地形图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可草测适当比例尺的

平面位置图。平面位置图上应包括网、线、点间相互位置,并标明钻孔、道路、河流、陡坎、地物等主要地貌的相对位置;

(4) 物探工作所适用的比例尺,不得小于同一阶段、同一工程的水文、

工程地质所使用的比例尺,宜与之相同。

1.8现场探测

1.8.1试探测工作 1.8.1.1试探测工作目的

折射法探测作业前,必须首先开展试探测工作,到达以下目的: (1) 确认用折射法勘探完成任务书中所提出地质任务的有效性; (2) 了解测区地层结构及各地层波速;

(3) 确定检波点距、排列长度和各追逐炮炮检距,最终确定观测系统; (4) 确定最佳激发与接收条件;

(5) 了解测区有效波和干扰波特征,确定滤波方法; (6) 比较物理层位与地质层位的差异。 1.8.1.2试探测工作原则

(1) 试验点的数目应由测区所包含的地貌单元数所决定,一个地貌单元不得少于

一个试验点;

(2) 试验点应布置在由代表性的地段上,与生产测线重合,并通过已知地质资料

第10页 共52页

华东院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岩土弹性波测试作业指导书 地段,试验成果可作为生产成果的一部分;

(3) 试验工作必须从简单到复杂,并遵循试验因数单一变化的原则。在确定排列

长度、检波器埋置条件、滤波档、放大档和激发条件等诸因数过程中,每取得一张记录不得同时改变一种以上因数;

(4) 生产中遇到局部地段记录质量变坏或接收段超出被追踪层位的初至区时,应

再进行试验工作,以重新确定观测系统和仪器因数;

(5) 试验工作前,应拟订试验方案。试验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解释并得出结论。

试验结果是进行生产的依据,可作为生产成果的一部分。

1.8.2现场探测工作 1.8.2.1现场工作准备

(1)实地勘察与测线清障

根据测量放样定位,实地勘察测线位置,清理测线上的障碍物及杂木、灌木,宽约0.5m,便于通行和布线。查看各炮点位置,确定周边安全警戒布置。

(2)技术交底

项目经理应根据前期工作最终确定工作方案,并召集全体人员交代工作布置要求,提出工作要求,让项目部全体人员明确工作方法及各自职责。

(3) 仪器及检波器检查

根据仪器检查的有关规定,在每天开工前应检查仪器的完好性,并对检波器进行一致性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一致性检查程序如下:把所有检波器集中埋设,各检波器埋设条件应一致,在5m以外锤击激发,检查各检波道记录,各检波道记录应符合有关规定。 1.8.2.2检波器埋置

(1) 检波器位置应准确,间距误差不得大于2%,埋置条件力求一致; (2) 当地形、地面地质条件复杂或其他原因使检波器不能安置在原设计的测

点上时,应沿测线方向移动(不包括互换点)。如有困难,可垂直于测线方向移动,但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检波器间距的1/5,移动后的位置必须计入班报;

(3) 检波器与地面接触良好,与电缆连接正确。防止漏电、短路或接触不良。

清除周围杂草等容易引起微振的干扰物。遇到大风天气,埋置时应避开树、电杆等。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其他抗干扰措施;

第11页 共52页

华东院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岩土弹性波测试作业指导书 (4) 当检波器埋置于稻田、沼泽和水中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埋置在干砂、

砾石、冰冻层中时,应采取置换、浇水等措施;

(5) 对于水上测线,若无水上电缆,应架设索道,用激发与接收互换; (6) 检波器的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及任务的精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同时应

满足下式要求:

Δx? 式中:

V*T2sin(i??)

△x——检波点间距; V*——折射波视速度;

φ——沿测线方向折射面相对地面的视倾角; T——有效波视周期; i——折射临界角;

i±φ——相对炮点而言,观测点位于地层下倾方向时,取i+φ;观测

点位于上倾方向时,取i-φ。

(7) 实际工作中,△x宜取相等的值。简单地区△x宜取5~10m,复杂地区

或探测薄层△x可减至2~5m;

1.8.2.3震源激发

(1) 根据任务要求、探测目的、周边环境等情况确定激发震源类型。在确保

成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安全的激发方式;

(2) 当采用爆炸震源时,应严格执行《地震勘察安全工作条例》(见附录); (3) 爆炸工作可在井中、水中、地面进行,炮点的位置、药量及爆炸深度应

准确,并登录班报;

(4) 爆炸信号线必须采用绕在药包外面的计时回路,严禁使用雷管计时,如

工作中必须使用内触发时,应作内触发与外触发的时差校正; (5) 坑中爆炸时,药包应用土或砂埋实;在水中或潮湿地区爆炸时,药包应

有防水措施。井内爆炸时,井内应注水或泥浆;

(6) 起爆时,爆炸线、爆炸信号线与爆炸机及仪器的连接应正确、可靠,接

地良好,防止短路或漏电,

第12页 共52页

搜索更多关于: 12作业指导书(岩土弹性波测试) 的文档
12作业指导书(岩土弹性波测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wj1p1h7st5uqa87qs4q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