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2作业指导书(岩土弹性波测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4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华东院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岩土弹性波测试作业指导书 (7) 采用组合爆炸时,各药包应同时起爆;

(8) 当采用锤击或重夯激发时,锤击板应安放平稳、牢固,与地面接触良好。

激发前和激发后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振动,防止连击;

(9) 必须在现场及时分析地震记录,尽量现场读数并初步绘制时距曲线,判

断追逐层位的同一性及追逐距离的适宜性,确定记录品质,若不符合要求,应查明原因,及时补炮重测;

1.8.2.4仪器参数选取

(1)根据仪器菜单提示输入工地、日期、炮点、检波点起止等信息; (2)根据现场电磁干扰背景及震源类型选择触发水平;

(3) 估算最大初至时间,确定采样间隔和记录长度;采样间隔宜取较小值,

有利于提高计时精度;

(4) 为利于波形对比,最大初至时间宜小于该记录长度的2/3;

(5) 端点炮不得使用延迟,追逐炮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延迟,以保证计

时精度。延迟时间应小于该记录的最小初至时间。

1.8.2.5现场测试

(1) 仪器放置地点应充分考虑安全范围,无论远近均应对仪器采取保护措

施。操作员应坚守岗位,保证仪器安全;

(2) 炮工必须根据药量及周边环境确定安全距离和警戒线;

(3) 操作员在每一炮爆炸前必须检查检波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发现不正

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或替换;

(4) 端点炮所在检波器如需挪动,应把挪动距离报告操作员,在端点炮结束

后,及时复位。如端点炮炮坑较大,无法复位,应沿垂直测线方向移动,并把移动距离报告操作员;

(5) 炸药埋设完成,炮工应及时告知操作员,并报告位置、药量、深度等信

息;

(6) 现场所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进入爆炸程序阶段,操作员、炮工、安全

员、警戒员必须各司其职,服从操作员的指挥;

(7) 起爆前现场所有人员必须保持安静;

(8) 获取记录后,操作员应根据记录情况迅速对记录品质作出判断,尽快通

知下一步工作,对废品记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13页 共52页

华东院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岩土弹性波测试作业指导书 1.8.2.6记录品质评价

取得记录后,必须立即进行登录,登录内容包括:工作地区、日期、记录编号、测线号、炮点桩号、接收起止桩号、仪器因数、药量、雷管、炮点深度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并对记录品质进行评价,对于废品记录及时进行补炮。 记录品质评价标准如下:

(1) 记录有下列缺陷之一者,应评为废品,示以符号F:

(a) 使用未做定期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仪器的全部记录;

(b) 由于激发或接收条件不正确,无法记录上可靠的示踪有效波(例如

观测系统不正确或未按设计的观测系统施测,激发或接收条件选择不当,或当遇到地震地质条件变化需改变激发接收条件而未作改变以及操作错误等);

(c) 互换道或结尾道工作不正常或不工作,妨碍了有效波的正确对比与

连接;

(d) 同一张记录上使用道数的1/6以上或相邻两道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 (e) 干扰背景强烈,妨碍了有效波的识别和准确读数;

(f) 没有注明记录时间及延时或注明有误,以致无法利用的记录; (g) 因打印机走纸故障造成计时线不均匀而无法准确读数的记录; (h) 记录表面严重污染,妨碍了有效波的对比或影响了记录的保存价值; (i) 因班报、记录表未填写或填写错误且无法核实其准确炮点桩号及接

收桩号而无法利用的记录;

(j) 无编号、测线号、带头编号及日期或无对照文本记录的电子文档记

录;

(k) 当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而又不能确认工作不正常的开始时间,本次

检查与上次检查中间的全部记录;

(2) 记录有下列缺陷之一者,应评为合格,示以符号H:

(a) 激发与接收条件不理想,但不影响有效波的识别和准确读数; (b) 同一张记录上,工作不正常的记录道(不包括互换或相邻道)不超

过使用道数的1/6;

(c) 存在触发感应或漏电感应干扰,但不影响有效波的对比及准确读数; (d) 背景存在一定干扰,但尚能通过相位对比等其他手段准确读数的。

第14页 共52页

华东院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岩土弹性波测试作业指导书 (3) 满足下列条件者,为优良记录,示以符号Y:

(a) 使用仪器按规定检查并取得性能合格的记录; (b) 观测系统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c) 原始记录标识清晰,班报内容齐全;

(d) 各道工作良好,检波器无接反、无不工作道,无触发或漏电感应; (e) 背景平静,直达波或折射波初至清晰;

1.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1.9.1读取初至时间

(1) 读取各记录的直达波或折射波初至时间,或校核现场读取的数据; (2) 对于初至起跳不清晰,无法直接读取初至时间的记录,应采用波的对比方

法进行读数;

(3) 波的对比必须在同一接收条件(滤波、组合等)的前提下进行,当被探测

界面无岩性变化或断裂时,对比下列主要标志:

(a) 同相性,来自同一界面的波的同相轴应平滑、且有一定的长度,相邻相位的同相轴应该是平行的;

(b) 相似形,来自同一界面的波在相邻记录道上振动的视周期、相位数、振动的强弱、波形、相邻权值的振幅比及振动延续度等保持相似关系; (c) 振幅变化,来自同一界面的波的振幅沿测线均匀的变化。 (4) 确定地震波的置换,应注意下列特点:

(a) 两个同相轴相交; (b) 波形的突然改变; (c) 振幅的突然改变; (d) 视周期的变化; (e) 视速度的变化。

(5) 波的对比可采用单相位对比或多相位对比,但在构造复杂的地区宜采用多

相位对;

(6) 进行波的对比时,应仔细观察初至波的衰减和初至相位的变化,尤其是振

幅几乎相等、视速度相差不大而走时又接近的波的置换,防止对比错误; (7) 对比时,若发现波没有发生置换但初至相位因强烈衰减而后移,则应作必

第15页 共52页

华东院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岩土弹性波测试作业指导书 要的初至校正;

(8) 在解释低速带时,必须注重波速、振幅、波形、周期及相位的对比; (9) 互换道和连接道应根据走时相等和波形保持不变的特点或根据追逐时距

曲线的平行性及波形相似形进行对比、连接。互换道和连接道上同一相位时间,经炮点深度校正后,相位差不应超过3ms。

1.9.2绘制时距曲线

(1) 绘制时距曲线的比例尺应根据实际观测精度加以选择,地震剖面宜采用

水平比例尺1:1000或1:2000,垂直比例尺1cm代表10ms或20ms; (2) 相遇时距曲线的两支,应以不同符号绘出,两相邻点用直线连接; (3) 综合时距曲线的互换时间误差应不超过5ms;

(4) 相遇时距曲线的互换时间不等时,应取平均值或较小值;

(5) 时距曲线一般绘制在厘米纸上,也可采用比较完善的人机对话动能的电

脑专用软件完成。

1.9. 3解释方法选择

(1) 基于目前的情况及习惯,折射法探测宜采用t0法解释;

(2)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逐步开展延迟时间法、时间场法、哈里斯法等

地震折射解释方法,与t0法解释结果比较,获得更准确的解释结果。

1.9.4追逐时距曲线处理

利用追逐时距曲线与相遇时距曲线在同一追踪段的平行性,延续相遇曲线未追踪段的折射波初至,组成新的用于t0法解释的相遇时距曲线; 1.9.4有效速度的求取

(1) t0法有效速度的求取采用折射波时距曲线交点法,使用时应进行误差校

正;

(2) 当排列两端点的有效速度差超过20%时,至少应在排列中间增加一炮,

直至两端速度差不超过20%为至。并根据各炮点的有效速度值沿测线进行线性内插;

(3) 测线通过钻孔等已知点时,应利用已知资料校核有效速度;

(4) 在同一条测线上,没有充分资料说明有效速度突变时,不应分段采用。 1.9.5绘制θ(x)曲线和t0(x)

(1) θ(x)=T1(x)+T-T2(x),其中T1(x)和T2(x)曲线为相遇时距

第16页 共52页

搜索更多关于: 12作业指导书(岩土弹性波测试) 的文档
12作业指导书(岩土弹性波测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wj1p1h7st5uqa87qs4q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