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州园林》教学课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7 2:21: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苏州园林》教学课例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入门单元。 本单元教学目的是: 指导学生初步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并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及恰当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根据教材特点,教学中重点落实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这一知识要点。教学设计为两课时,这里我主要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 2、理解课文的总分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初步了解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特点。

4、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苏州园林的美有一个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和总分的说明顺序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欣赏中国园林的图画美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如看苏州园林的照片,观看有关苏州园林的电视专题片等,与课文相配合,更方便学生理解和同时教给学生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和欣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及实录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

(设计思路:我们的学生是农村的孩子别说园林就是公园,去过的也不多,要是让他们找相似印象,实在是不现实,但学生喜欢听歌,平时学习的确比较单调,随便来电音乐学生特喜欢,要是所放音乐或歌曲与所学课文相关联,岂不是两全其美,就这样,我在网上找到歌曲《苏州四季好风光》,歌曲旋律优美,很能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景色幻想中去。一首江南风味的歌曲,制造“美,苏州美”的氛围,引出“苏州园林”的学习。)

师:同学们,歌里唱的是什么地方? 生:苏州(学生齐答道)。

师:对,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素来就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风采”。(点击幻灯片,让学生观赏)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点击幻灯片5 ,欣赏的四张小风景图。)

师:喜欢这些图片吗?为什么?(很多声音说到,喜欢,继续请同学具体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它们展示的风景很美。

师:是啊,请同学们继续欣赏更美的图片。(点击幻灯片6、7、8、9、10、11。让学生欣赏、体会并感悟。)

(学生欣赏完后,教师深情地说)

师:蕴涵丰富的亭榭楼阁、荷塘山石、古树奇花、楹联匾额、与那幽长古巷、弯弯

小桥、静静流水融为一体的美景,让多少人流连忘返,更让多少人心神向往。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我们揭示了这一切······

他就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现代文学家叶圣陶先生。

(板书:叶圣陶,语文教育家,现代文学家)他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很有感情。这篇苏州园林原名是“拙政园寄深眷”,是为一本名为“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文章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这样简单的背景介绍后,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共12分钟)

师: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请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下面,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问题,要注意区别说明文的朗读与前面我们学过的记叙文,诗歌等的朗读有何不同。

听课文录音,要求:

用笔做好学习笔记:找出生字新词,画出文中关键句子或段落,记下你的思考你的疑问。 (学生听录音,教师下堂巡视、指导并考虑是否调整教学策略,8分钟后,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师:说明文朗读有何特点?

生1:感情色彩没有记叙文、诗歌浓烈。 生2:听起来很语言比较平淡。

师:是的,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特点,说清楚讲明白很重要,,要求读得平实。 检查字词:

师:屏幕上这些字你认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某生读,再请一位同学带读一遍。 师:这几个新词要积累,谁来解释?

生1: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生2: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生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生4:重峦叠嶂: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生5: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点击幻灯片12,“字音词义”。)

三、 细读课文,探究思考(共17分钟)

过渡语:

师:掌握字词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虽然我们的考试字词所占分值不大,但只要留心你会发现,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的人,往往是好词佳句不断,这是他们平时积累的结果,说到发现,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告诉大家,你明亮的眼睛在老师所展示的那些图片时发现了什么? 生:园林里的亭子很美 生:花草树木很美

生:池子里有荷花,有鱼儿,很美。 生:还有假山,亭台,都很美。

师:你能说个句子夸夸它们吗,最好用到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只要学生敢说,都要肯定鼓励。)

生: 生: 生:

生:

师:是谁让他们如此美丽呢? 生:作者。

生:设计者和匠师们。

师: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什么,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学生齐读这一句。

师:找出这一句中最关键的词或短语, 生:完美的图画。

师: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生:是全文的中心句。

师:对,此句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贯穿全文。) 2、分析文章结构特点。

师:作者怎样抓住这一中心安排全文的结构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略怎样安排,一段一段怎样联系为一个整体,请从作者的构思入手去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

要求:5——6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安排,两位记录员分别记下每位组员的意见,组长针对发言综合成条理清晰,文意流畅的材料,安排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材料最终要誊上课堂作业本。每组同学誊写内容要基本一致。

请两到三位小组代表发言。充分肯定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示意图。 师:拿出草稿本,用大括号形式,画出结构树形图。 (教师边讲边巡视,谁画的好可请他(她)上黑板画。 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书结构图):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确立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第二段一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揭示全文中心,指出四个“讲究”是这一总体特征的具体体现。第3、4、5、6自然段与第二段四个“讲究”一一对应,具体详细的说明了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点击幻灯片13、14、15、16)。第7、8、9三个自然段虽然没有与第二段一一对应,但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门和窗的图案、雕镂设计,色彩追求的淡雅闲适三个方面充分说明了“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中心(点击幻灯片17)。3、、4、5、6段是从局部具体说明,7、8、9段是从细微处具体介绍。两者一主一次,安排合理,层次清晰。结尾寥寥数语,留有余地,耐人寻味,从而能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开头与结尾两相呼应。如此严谨的结构,高超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与老师的比较,肯定学生成果。) 文章的说明顺序。

师:从全文来看文章采用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生:先整体后局部。

师:从部分来看又是按什么顺序呢?

生:从部分来看,3456段从四个大的方面详细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789段从细微处具体介绍也是表现园林的美。

师:那这是从什么到什么的顺序? 生:从大到小。

师:对从大到小,从主到次。 四、 课堂小结

师: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除了这,说明文还有哪些特点,希望同学们能在下节课有更好的表现。

下面请你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采用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在网络上找了一些原有的课件,借用了别人一些好的构思,再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制成一个自以为较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目的就是让这节多媒体教学课既生动又实用,可是事实不太乐观。 现就这节课做以下两点反思: 一.课前设计环节没有完成原因有二。

一是教师语言不简洁:尽管我平时不断反思,教师教学语言力求简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控制不住喜欢“侃”,教师说得多了,势必影响学生学习时间,这也是这堂课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谈收获”环节没有完成的原因所在。不过不知学生是不是喜欢听老师侃啊,要是喜欢,其实也不是坏事,这得做个学生回访。

二是图片数量过多,影响了教学时间,也有可能学生看得杂乱而影响了思维。结果表明学生阅读课文、探究课文时间不够,所以教学效果欠佳。

二、学生积极配合认真思考的态度让我欣慰,更激励我上进。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题,在每次授课中我都力求表现。比如激发学生兴趣,课前的歌曲,是我为学生精心的安排,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声,我是要将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去感受,更好的投入学习,学生是陶醉了,但歌曲显得长了一点,过了最好的切入时机(本人局限于课前设计,欠灵活)。另外在听说写基本功的锻炼上有特别的设计,让学生说句子,画结构图,谈感受(本环节未完成),这样的设计只要坚持,学生的能力是一定能提高的,本人一直坚信这一点,也是在努力实施。在师生互动的环节,我看到学生的努力,看到学生的渴望,他们积极举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虽然有时候的回答显得笨拙,但听到老师我的鼓励,他们眼中闪烁着明亮兴奋的光芒,似乎在说,我一定努力做到更好。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快马加鞭为学生刻苦钻研,为他们创出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搜索更多关于: 《苏州园林》教学课例 的文档
《苏州园林》教学课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wk2j99m873gyk61843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