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陈老师有一张试卷要印25份,根据下面的价格表,算一算陈老师选择哪种印法省钱? 项 目 价 格 复 印 每份0.30元 速 印 每份0.20元,30份起印,每次另加制版费2.00元 4、王老师拿100块钱买来20张电影票(成人票和学生票),已知成人票每张8元钱,学生票每张3元钱。请问王老师买的成人票和学生票各多少张? 七、教学设计。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请根据下面的教学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活动设计。 2004年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005年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闰年全年有( )天。 1.设计一个让学生经历由“观察——发现——列举——归纳结论”过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只针对新课部分)。(10分) 1、课件展示:2000――2008年二月份的月历。 2、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补充。 4、指名汇报交流你的发现。 5、师生齐总结: (1)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2)每4年里有一年是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400的倍数,它不是闰年) 2.请你针对“让学生掌握闰年的特点,能正确判断闰年”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学生作业(至少设计出两道不同类型的题目) 1、判断下面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 1900年 1982年 1976年 1973年 1927年 1800年 2010年 2012年 2016年 2、(告诉学生明天×月×日是星期几),让学生独立制作一张明年1月份的月历。 八、案例分析。 教学《认识左、右》的时候,设计如下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老师跟学生同时面向黑板,举起右手; 活动二:教师转身与学生面对面,师生同时举起右手; 活动三:让同桌学生都伸出右手握一握。 教师接着问学生:通过这三个活动你们想说什么? 这个教学片断反映了哪些新课程理念,请例举出这些新理念在本案例中的具体表现(要求至少要写出三种新理念及其表现)。 参考: 1、提倡“多样化认识 2、注重“数字化”生成 3、关注“大智慧”发展 4、倡导“发展性”评价 5、加强“实践性”活动 例举:(本案例例举 ) 1、提倡“多样化”认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认识方法的多样化。认识多样化是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能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13
对于各种认识,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学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评价要有角度,要从学生思考角度来看,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了一个探究过程,且学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儿童认识水平。
对于各种方法,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方法更好?对于最优方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反思、评价并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在选择中选择,在合作中合作,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关注“大智慧”发展
“大智慧”就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特点,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有价值思维的发展。
有位老师让同学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说方向“左和右”。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同学在我左边,××同学在我右边??,老师觉得同学们说得差不多了,就准备结束讨论。可有一位一直在认真思考的学生,这时才高高举起手来。见他那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老师就让他说。他认真地说:“我们写字是从左到右,有的从右到左”!话音一落,同学一阵哄笑。老师叫同学们不要笑,让这位同学说出他的理由。他理直气壮地说:“写竖行字的时候我发现是从右到左的”。老师说:“太好了,你发现了“左”和“右”的一个秘密。 虽然学生的想法不尽完善,但他的思考方式别出心裁,这位老师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大智慧”的发展。
5、加强“实践性”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有效地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老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
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极大限度地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立足于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要着重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得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我在教学《认识左、右》中设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左右”的相关位置和信息,并积极引导他们探讨思考,左和右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方向,更多的是思考,它需要我们客观评价和理性分析。 最后达到教学效果:
Α、如果出了外面, 你会怎么辨认方向? B、如果你在外面迷了路,方向可以帮助你。 C、设置房子、工程、路线等离不开方向。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答案)
一、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新课程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C )。
A、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B、智力与能力、知识与技能、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德育与智育、体育与美育、劳动技术与实践力 2、教育要求应控制在( B )的程度上,才能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 A、对儿童来说感觉很容易 B、对儿童来说有难度但努力能达到 C、对儿童来说感觉很难 D、对儿童来说没有特定要求 3、教育改革新的要求强调使( C )。
A、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B、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素质要求
C、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 D、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同的发展 4、启发性教学的实质在于( D )。
A、教师问学生答 B、学生问教师答 C、教师讲学生听 D、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5、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 D )进行教学。
A、 后进生 B、 优秀生 C、中等生 D、 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 6、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 B )。
A、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 C、对学生多表扬,不能批评学生 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 7、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 A )。 A、课程标准 B、课后练习的要求 C、统考的题型 D、家长的要求
14
8、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 B )。 A、制作课件 B、了解学生 C、设计板书 D、设计试题
9、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A )。
A、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
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 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 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 10、学生的道德( D)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 A、理论 B、意识 C、观念 D、行为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 打“√”,错误的打“×”, 将判断符号直接标在下表对应的空格里。) 1、学生的知识获得都必须经历一个亲自实践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 ) 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
3、健康不单是指个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生理状态。( √ ) 4、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 )
5、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遵守纪律,规规矩矩听课。( × ) 6、校本课程是由国家编制、学校实施和学生评价的课程。( × )
7、讲授法运用不当,会出现满堂灌,所以教学中不能采用讲授法。( × )
8、教师只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基础知识讲清楚,学生的能力就必然得到发展。( × ) 9、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 ) 10、良好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 √ ) 三、简答题
1、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我赞同教师丙的做法。因为其能尊重学生,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教学能力?
答:教师应具备感召力、观察力、组织能力;应具备组织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具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又有人说,教学就是教师导,学生记的过程。你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者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答: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师、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
四、案例分析题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在上课时分心甚至“捣蛋”时,教师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答:面对学生的分心捣蛋,教师应进行深入的反思,这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时的反叛。教师在教学中,教法的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面对同一个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教法。
15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1要尊重学生,做到民主平等。2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3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小学语文科试题示例
一、专业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 2. 识字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3、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 、 起草 、 加工 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时间中学会写作。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上) 1.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要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C )字。 A.60万 B.80万 C.100万 D.120万 2.下列各组带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坐北朝南——康熙王朝 B.久负盛名——不分胜负 C.如饥似渴——饥寒交迫 D.问长问短——短斤缺两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句运用了( A )修辞手法。 A.设问 B.比喻 C.拟人 D.反问 5.下列音节中,属于整体认读音节.的一项的是( A )。 A.yin B.ya C.ni D.xin 6.课程目标是根据( B )三个维度设计的。
A.知识、过程和情感态度 B.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 知识和过程、能力和情感态度、方法和价值观 D.能力、方法和价值观 (三)判断题
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这句话没有语病。( X ) 2.小学阶段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X )
3.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V )
二、专业能力运用
(一)请给古诗《枫桥夜泊》设计教学导入语,并说明设计意图。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导 语:
1、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2、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张继乘船路过苏州寒山寺畔,天色已晚,便系舟江畔,在张继的笔下,那晚的月色又留下怎样的故事,那晚的景色又勾起诗人多少遐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继,走进他笔下的《枫桥夜泊》。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有利于课堂主体的顺利切入。)
(二)阅读课文《第八次》,回答问题。
第 八 次
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他四处奔走,招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队。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附:本课会认会写的生字:侵 略 仗 伤 磨 信 并 招 员 抵 只识不写的生字: 欧 遭 斯 坊 唉 几 蜘 蛛 猛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