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物 理 2014.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物体质量m=20kg,B物体质量M=30 kg。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A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劲度系数为250 N/m,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现有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B缓慢地向墙壁
移动,当B移动0 .2m时,水平推力的大小为(g取10 m/s2() ) A. 200 N B.250 N C. 300 N D.350 N
2.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官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可认为天宫一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空气,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升高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3.电磁炉热效率高达90%,炉面无明火,无烟无废气,电磁“火力”强劲,安全可靠.如图所示是描述电磁炉工作原理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恒定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恒定磁场,恒定磁场越强,电磁炉加热效果越好
B.电磁炉通电线圈加交流电后,在锅底产生涡流,进而发热工作
C.电磁炉的锅不能用陶瓷锅或耐热玻璃锅,主要原因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 D.在锅和电磁炉中间放一纸板,则电磁炉不能起到加热作用
4.如图甲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初速度为v0,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设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
5.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相同细环相距一定的距离,同轴放置,O1、O2分别为两环的圆心,两环分别带有均匀分布的等量异种电荷.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很远处沿轴线飞来并穿过两环.则在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 )
A.在O1 和O2点粒子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向反 B.从O1到O2过程,粒子电势能一直增加
C.在O1 和O2连线中点,粒子在该点动能最小
D.轴线上O1点右侧、O2点左侧都存在场强为零的点,它们关于O1、O2连线中点对
1
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x?10t?5t2(m),t的单位为s。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B.物体回到x=0处时其速度大小为10m/s C.t= 2s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 D.0~3s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 7.如图所示,单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全部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电阻为R。线框绕与cd边重合的竖直固定转轴以角速度?从中性面开始匀速转动,线框转过
?时的感应电流为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2IR
A.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2I
B.线框转动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最大值为
????????2IC.从中性面开始转过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2?D.线框转一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ad??????????B8?RI2?
bc8.为减机动车尾气排放,某市推出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检测
该款电动车性能的实验中,质量为8×102 kg的电动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车的牵引力F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如图所示的F-1图像(图中v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阻力恒定,最终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 A.电动车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5m/s B.该车起动后,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 C.该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6 s
D.该车加速度大小为0.25m/s2时,动能是4×l04 J
9.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MN、PQ的板长和板间距离相等,板间存在如图乙所示的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电场方向与两板垂直,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沿板间中线垂直电场方向源源不断地射入电场,粒子射入电场时的初动能均为Ek0。已知t=0时刻射入电场的粒子刚好沿上板右边缘垂直电场方向射出电场。则( )
A.所有粒子最终都垂直电场方向射出电场
B.t=0之后射入电场的粒子有可能会打到极板上
C.所有粒子在经过电场过程中最大动能都不可能超过2Ek0 D.若入射速度加倍成2v0,则粒子从电场出射时的侧向位移与v0相比必定减半
2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运动变化规律”。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a.将木板的左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在小车中放入砝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
d.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b、c的操作。
(1) 设钩码质量为m1、砝码和小车总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的加速度
为:a= ▲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计数点O、A、B、C、D和E,
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x,通过计算得到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以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对应的测量xC值和计算速度vC值填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v/(m·s-1) 0.30 0.38 0.46 ▲ 0.61 0.70 s/cm
Δv2/(m2· s-2)
计数点 O A B C D E
x/cm 1.00 2.34 4.04 ▲ 8.33 10.90 s/cm 1.34 3.04 5.00 7.33 9.90 (3)实验小组通过绘制Δv2-s图线来分析运动规律(其中Δv2=v2-v02,v是各计数点对应
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0是O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标出了O、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Δv2-s图线。
(4)实验小组绘制的Δv2-s图线的斜率k = ▲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若发现
该斜率大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 ▲ 。
3
1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现除了有一个标有“5 V,2.5 W”的小灯泡,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6 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量程0~3 A,内阻为0.1 Ω
C.直流电流表:量程0~600 mA,内阻为5 Ω D.直流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为15 kΩ E.直流电压表:量程0~3V,内阻为6 kΩ F.滑动变阻器: 10 Ω,2 A G.滑动变阻器:1 kΩ 0.5 A H.电阻箱一个(符号为
):0~9999.9Ω,最小调节量0.1Ω;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至额定电压5V,且电表读数相对误差较小。
(1)以上器材中应电流表选用 ▲ (填代号),电压表选用 ▲ (填代号),滑动变阻器选用 ▲ (填代号);
(2)在方框中画出实验原理电路图;
(3)某同学通过实验作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甲所示.现把两个完全相同的这种小灯泡并联接到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其中电源电动势E = 3V,内阻r = 3Ω,则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 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E r 甲 乙 12.【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3—3】(1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 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无关 C. 有规则外形的物体是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的物体是非晶体
D. 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初始状态A经状态B、C再回到状态A,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到B曲线为双曲线.图中V0和P0为已知量.
P
A ①从状态A到B,气体经历的是 ▲ (选填“等温”C 2P0 “等容”或“等压”)过程;
②从B到C的过程中,气体做功大小为 ▲ ; P0 B ③从A经状态B、C再回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吸放热情
V 况为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无吸放热”)。
O V0 2V0 3V0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