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加快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按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行业集中度。以“专、精、特、新、轻”为主攻方向,在巩固现有优势产品的基础上,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开发。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快专业物流市场和科研机构建设步伐。支持重汽华威、程力专汽、厦工楚胜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专用汽车知名品牌,力争专用汽车产量突破5万辆;支持全力集团、三环铸造、神马齿轮、盛星机械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生产能力,提高汽车铸件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铸件产量突破30万吨,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百亿元产业奋进。支持三友食品、神农生态、中盐银港、同星农业、金银丰食品等龙头企业以周边地区农产品资源为依托,建设鄂西区域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大力实施“一袋米”、“一袋面”、“亿只鸡”工程,提升我区农产品加工市场竞争力。支持力丰针织、晖宏兴布业等企业加快技改扩能步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打造纺织服饰自主品牌。支持泰晶电子、方正能源等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电子信息产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力美达硅氟科技、世力达生物科技、三得利肥业等企业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之路,努力开发新产品。力争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以上。
四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确定重点扶持对象,分类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小企业快速成长为规模企业。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扶持壮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加强与金融部门协作,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构建企业融资“绿色通
道”。对成长较好的企业在技改扩能、增资扩规、人才引进、强化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支持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力争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产销过亿元企业达到35家,其中过5亿元企业达到8家,过1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立足现有优势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在做大总量中增强实力,在
结构调整中提升水平,在科技创新中提高竞争力,以发展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联合重组。以股权换资金、换技术、换品牌、换市场,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快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个价值链高端挺进,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创建知名商标10件、省著名商标4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增5家。加强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和引进同步并举的原则,抓好人才引进工作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为企业优化升级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重点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
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钢材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完善市场功能,配套服务设施,扩大辐射范围。促进农家乐旅游、餐饮业、民营医疗、职业教育和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步伐。继续完善洛阳千年银杏谷、九口堰纪念馆景区建设,着力推进乾元山太乙古观和府河现光山景区开发,扶持和指导农业休闲博览园、神农百草园等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建设迎宾大道和炎帝大道农家乐旅游示范带,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力争新增150家星级农家乐,其中四星级以上10家。积极推动省级旅游名镇和旅游名村创建工作,力争建成湖北旅游名镇(村)1-2个,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进一步推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三是发展现代农业。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为契机,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6家,新增10家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2亿美元。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并与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对接,健全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网络体系,促进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在稳定优质稻麦板块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马铃薯、菜豌豆、木本油料、食用菌、生猪等特色产业,重点建设好5万亩蔬菜、2万亩马铃薯、2万亩油茶、2.5万亩菜豌豆、1200万袋(棒)食用菌、70万头生猪等六大板块基地。同时建设好500亩蔬菜及粮食作物精品示范园,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曾都现代农业示范园。抓好农产品安全工程,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产品产地
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坚持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并重,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突出特色,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
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提升城镇档次,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资源镇建设,力争向省申报1个重点中心镇。加强明珠路以北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316国道沿线整治工作。继续开展“编钟杯”创建活动,加快城镇道路硬化、园林绿化、路灯亮化、公共绿地美化等公共设施建设,抓好供水管网改造、垃圾填埋场、环卫保洁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争创“神农杯”、“楚天杯”。 二是以点带面,加快“宜居村庄”建设。以打造“宜居村庄”为目标,按照“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要求,努力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功能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重点抓好何店镇浪河村、王店村,洛阳镇龚店村、永兴村,曾都经济开发区六草屋村等5个首批申报“宜居村庄”示范村建设;启动“一江两山”二期民居包装改造工程;围绕文明走廊建设,加快沿国道、省道、县(乡)道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全面完成迎宾大道沿线民房包装改造任务,抓好洛阳整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曾都对外形象。同时加强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同步配套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农民建房,强化公共服务。积极探索迁村腾地,引导分散居住的农民以宅基地置换新规划区内的住宅用地,集中建设新居民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