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沙碛(zì) 外埠(bù) 压轴(zh?u)戏 弄巧成...拙(zhuō) .
B. 牌坊(fāng) 晕(yùn)船 生肖(xiào) 偈....(jì)语 C. 收讫(qì) 脂(zhī)肪 孱(chán)弱 囊揣(chuā....i) D. 跖(zhí)骨 胡诌(zhōu) 瘙(sāo)痒 量(liàng)....体裁衣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备受关注的股市近来出现了投资者期盼的牛市行情,沪、深两市再接再厉,股指一路上扬,有的媒体已经打出了“沪指跃上四千已万事具备”的标题。
B.这篇文章描写的当年爆发的革命情景的文字十分出彩,革命者面临
的困境可谓层见叠出,但是凭借他们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C.交朋结友需要真心真情,像冯小刚一样非诚勿扰,以“诚”相待;
像潘石屹一样吵而不散,以“知”相和;像王刚一样既往不究,以“度”相处。
D.中国古典文学之中,失意文人的自我慰藉常常是寄情田园,放浪山
水,甚至青灯古佛,六根清静,“独善其身”的出世姿态可视为特殊的反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辛亥革命前后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
工具,城市在谣言、炮火中经历了痛苦和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城市街头风云际会。 .... B.《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再次引爆收视率,该片纵然有很多关于美食..
的介绍,但探寻美食背后浓郁的中国味和人情味才是该片的匠心所在。
C.在国画传统题材中,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大师各擅其长,他
们的画作曲尽其妙,各得风流,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
D.足协的一位官员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北京现代队倘若带着强队的..
高三语文试卷 第1 页 共8 页
心态迎战决心以弱胜强的对手,很可能落败。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澳门一些不知名的“冷门”景点在旅游部门官员着力开发打造下,
“热门”景点那种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的状况有所改善。
B.在调查时,湖南大学一位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在湖南
大学读完本科和研究生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到过可以自由转学的文件。
C.在国外,志愿者队伍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生力军,在我国,这支队伍尚
不健全。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缓解“血荒”问题的关键。 D.虽然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但在政治和经济上却是个矮子,
然而这种情况有可能在不久后发生改变,因为格陵兰坐拥巨量资源。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⑤⑥①④③② C. ⑥④③②①⑤ D. ⑥②③①④⑤
6. “五四”时期,鲁迅、胡适、周作人等对“平民文学”做过阐述,诗人刘半农则用《相隔一层纸》为“平民文学”做了形象的注脚。请阅读小诗《相隔一层纸》,理解平民文学的相关特征,给“平民文学”下一个定义。限25字以内。(3分)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里与屋外,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高三语文试卷 第2 页 共8 页
答: 7.“每年,在假期,你们带着大包小包结伴而来的时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合时宜,我们不得不放弃亲近大地,呼吸蓝天的机会,放弃为自己的父母干点农活的机会,放弃踏踏实实地锻炼一下我们筋骨的机会,去倾听你们给我们的帮助,接受你们传授知识的火花。”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篇名为《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的网帖,事实上,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大致如此——假期或周末,来到各个学校,给孩子进行2-15天的支教活动,课堂内容一般是趣味文化课、心理辅导、德育、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
看了这则网帖,对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支教活动,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请简要阐述,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给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发展状态。
从内容上看,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充分地体现出哲学理论的抽象性和纯理论性特征。如果说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更多地体现了哲学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因而其理论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么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由于是以“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则更多体现了哲学观念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因而其理论的现实性特征相当明显。
中国哲学近代转型的历史极短,最多只有不足80年的时间,并且其内容主要局限在历史观和文化观,并初步涉及到政治哲学领域。这就使得近代形态的中国哲学极不发达,中国哲学以西化的形式进入了现代形态的发展阶段,造成了现代形态中国哲学与传统形态中国哲学之间的某种断裂:中国现代哲学不再“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之所以产生这种状况,就是因为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是以“中国向何去”的时代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它并不是哲学反思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直接来自于传统哲学的困境,而是中国哲学家对中国现实的社会危机的反映。“中国向何处去”的问
高三语文试卷 第3 页 共8 页
题的紧迫性不允许中国哲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其近代形态。
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是在古今中西文化大碰撞的背景下进行的,社会生活的根本性变革、西方理论的引入和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彻底性批判,使中国现代哲学家具有一种自由的活跃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使他们比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和以前的中国哲学家更能深入地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中国哲学的问题。对于同一哲学问题,中国现代哲学家有着不同的回答,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哲学思潮,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就以各种哲学思潮相争论的形式展开的。无论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还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这么多的思潮相互争论、交流和发展。可以说,众多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和展开就是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的表现形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促使了中国现代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反复思考这一时代的问题。不仅如此,能否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还是中国人接受或支持某一哲学思潮的主要理由。在“科玄”论战中,科学之所以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并不是因为“科学”派从理论上驳倒了“玄学”派,而是人们普遍相信科学比玄学更有助于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可以说,“中国向何去”的时代问题实际上决定了中国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衰成败。
(选自《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作者都兰军,有删改) 8.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它的背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大变革和古今中西文化大碰撞。 B.它的目的是为了从哲学上回答“中国向何处”的时代问题。 C.它的产生是中国哲学家对中国现实的社会危机的一种反映。 D.它的作用是使得中国近现代历史呈现一种独特的发展状态。 9.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宗明义,鲜明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指出中国哲学的
近现代转型与“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性问题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B.第二段运用对比,将西方近现代哲学的特点与中国近现代哲学的特
点加以细致比较,用意在于突出西方哲学发展比中国哲学发展更具合理性。
C.第三段指出现代形态的中国哲学与传统形态的哲学之所以形成某种
断裂,并非全然由于西方哲学的影响,而更多是因为中国现实社会的危机。
D.第四段意在说明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的表现形式就是众多现代思潮
高三语文试卷 第4 页 共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