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12:57: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知道PH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显酸性或碱性以及强弱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4、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5、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学习重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知道PH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学习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酸碱性及其强弱的实质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探究:向下列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试液,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加入石蕊试液 加入酚酞试液 稀盐酸 白醋 肥皂水 石灰水 食盐水 蔗糖水 +

-

多识一点:阅读教材13页, 【总结】

1、根据实验结果,溶液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

2、酸碱指示剂:遇到_____或_____时能发生__________的物质。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注意:是指示剂变色) 3、变色规律: 指示剂 紫色石蕊 无色酚酞 遇酸性溶液 遇碱性溶液 遇中性溶液

4、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____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变____ 。 ⊙想一想⊙:某一溶液加入无色酚酞后没变色,则该溶液一定是酸性吗? 合作探究:

猜想酸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设计实验证明。利用(NaCl

溶液、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 你的猜想是:

实验设计:

【归纳】:

不同的酸都能使指示剂变色是因为都含有______,是酸溶液中的____使指示剂变色的。 不同的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是因为都含有______,是碱溶液中的____使指示剂变色。 学习任务二: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阅读课本14-15页 【总结】:

1、酸溶液中都含_____ ,使溶液呈_____ ;碱溶液中都含_____,使溶液呈_____ 。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的数量越多_____ 越强,OH的数量越多_____ 越强。

2、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常用______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______之间,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是:

pH<7时,溶液显_____ 性,且数值越小,酸性越_____ 。 pH>7时,溶液显 _____ 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_____。 pH=7时,溶液显_____ 性。

3、可以用_____来粗略测定溶液的pH。(用PH试纸只能是整数)

4、如何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注意:不能直接浸入,不能润湿) (请同学们直接记忆背过) 5、动手操作,试一试 合作探究

1、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白醋加水稀释,则溶液的PH与所加水的体积(V)关系正确的是( )

-+

2、如把pH试纸湿润后测溶液的pH时: 如果测酸性溶液时,会使pH 偏_____ 如果测碱性溶液时,会使pH 偏_____ 学习任务三: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阅读课本⊙〉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1、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胃液中中的胃酸主要成分是_____。

2、大多数植物适宜在接近____的土壤中生长,土壤酸性太强(pH ____)或碱性太强(pH ____),作物都不能正常生长。

3、根据皮肤的酸碱性如何合理的选用洁肤用品。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有哪些困惑? 当堂达标:

1、实验室中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 ),

2、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使溶液呈________;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使溶液呈________。酸碱性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通常用________表示,常用的PH值范围在_________之间。 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如下:

pH<7 ,溶液显____性,pH越小,酸性越______;

pH>7 ,溶液显____性,pH越大,碱性越______;pH=7 ,溶液显____性。

4、pH试纸的使用方法:在________上放一片PH试纸,用_________蘸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___对照,即可读出溶液的pH。 5、日常生活中的水略显酸性,是因为( )溶于水造成的 A.O2 B.CO2 C.HCl D.NaCl 6、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B、氢氧化钠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的物质一定是酸性物质。 D、酸和碱的组成中都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7、“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

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 8、实验测得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血浆7.35---7.45 B、唾液6.6---7.1 C、胃液:0.9----1.5 D、胆汁7.1---7.3

9、现要测定白醋的pH,使用试纸时,若事先用水把试纸润湿后在测定该溶液的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相比(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D、无法确定 10、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食醋

D.上述物质都不行

PH 3 9 7 10 11、卫生部于2002年6月4日发出公告,禁止销售美国进口的“学儿乐”奶粉。原因是作为食品发色剂和防腐剂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盐外形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亚硝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如果请你鉴别亚硝酸盐与食盐这两种溶液,你将选用( )来鉴别。

12、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花种类 玫瑰花 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粉红 粉红 黄 橙 . 绿 黄 绿 万寿菊花 黄 大红花 粉红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____花汁,原因是____ 。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人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所显颜色 石灰水 13、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或假设] 溶液的pH可能为(请将你的猜想填入空格中) ①pH<7;②________;③________。

[设计和实验] 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取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 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同学,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和分析] 丙同学认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1、酸碱性 2、氢离子,酸性;氢氧根离子,碱性。PH,0~14。 3、酸,强; 碱,强;中。4、玻璃片,玻璃棒,比色卡。 5、B.6、A 7、D 8、C 9、A 10、A 11、酚酞。

12、(1)大红花,大红花汁在酸碱性环境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所显颜色 粉红 绿 橙 石灰水 绿 13、①pH<7;②pH=7③pH>7。 [设计和实验]②③

[评价] 甲,乙将试纸用水湿润;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 [结论和分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wxou99a2e0n19a8hrgx9da6a52gca00h2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