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四川事业单位考试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5.22)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涉及:法律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科技基础知识、四川省情、市情、事业单位和时政方面的知识等。
[公共基础知识题]
1.某大学拟发文处理在期末考试作弊的学生,应用________行文。( ) A.通报 B.通知 C.通告 D.决定
2.许多成语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下列成语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
A.卧薪尝胆 B.纸上谈兵 C.四面楚歌 D.乐不思蜀
3.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来进行预测的方法是( )。 A.回归分析法 B.德尔菲法 C.关联树法 D.以上选项都不对
4.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没有传声介质
5.下列哪项不在中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 A.呼伦贝尔高原 B.鄂尔多斯高原 C.巴颜喀拉山 D.秦岭
6.古时候有一个饥饿的人一连买了6个包子,但是还觉得不够饱,于是就买了第7个,刚吃了一半就饱了,于是他很后悔,说:“前6个包子都白吃了,如果早知道这半个包子就能吃饱,我只吃这半个包子就行了。”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个吃包子的人错在( )。(多选题)
A.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了事物的质变
C.看不到量变的积累的重要性 D.割裂事物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
7.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________等方面。(多选题)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参考解析】 1.【答案】A
解析: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告知重要情况。其中,批评性通报主要用于针对影响较大的集体、个人的过失、错误事实和做法予以批评,以示儆戒,从而认识与吸取教训,并希望其他单位和个人予以重视,引以为戒。题干中的情况适合用批评性通报行文。故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A项是发生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B项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指挥的长平之战;C项是发生在秦朝末期,刘邦项羽争霸;D项是发生在三国时期,与刘备的儿子刘禅有关。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B
解析: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联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关连树法,就是为某一目的分出各类问题,并清理出各类问题的对等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4.【答案】B
解析:用手按住鼓面后,使鼓面的振动停止了,所以发声就停止了,故本题答案选B。
5.【答案】C
解析:第一级阶梯主要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主要
有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鄂尔多斯高原、阴山、呼伦贝尔高原、秦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主要有长白山、大别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故本题答案选C。
6.【答案】ACD
解析:由“饿”到“饱”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越。B项说法错误。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不能割裂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CD。
7.【答案】ABCD
解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