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七讲 社会组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5 17:50: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讲 社会组织

【学术前沿】

1、对于组织的理论研究

(1)赵孟营:《论组织理性》,《社会学研究》,2002年04期; (2)童根兴:《共识型工人的生产——从新制度主义框架看布洛维的《制造共识》》,《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2、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专业团体的研究:

(1)顾昕、王旭:《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2)方卫华:《硅谷高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中介组织》,《社会学研究》,2001年04期;

(3)孙志祥:《北京市民间组织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2001年01期;

(4)丘海雄,徐建牛:《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3、对组织内部进行分析的文章有:

(1)邱泽奇:《技术与组织的互构——以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为例》,《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2)李汉林、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单位组织中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社会学研究》,2000年02期;

(3)王水雄:《技术、博弈地位与组织方式变动》,《社会学研究》,2000年06期。 4、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关系的文章有: (1)田凯:《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2)林闽钢的《社会学视野中的组织间网络及其治理结构》,《社会学研究》, 2002年02期。

5、对于另类组织的研究的有:

李方晓:《港澳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研究》,《社会学研究》,2001年04期。 6、对于政府组织的研究的有: (1)周飞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省级政府对灾荒的反应和救助研究》,《社会学研究》,2003年02期;

(2)王波:《关系运作制度化的过程分析——华东地区A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2002年04期。

【本章复习练习题】 1.什么是社会组织?

2.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特征是什么? 3.什么社会组织目标? 其功能是什么? 4.家长制的特征是什么?

5、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authority 权威

Charismatic authority 个人感召型权威 Rational-legal authority 法理型权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传统权威

1

Bureaucracy 科层制

behavior norms 行动规范 Contingency Theory 权变理论 Duality Theory 二重性理论 environment 环境 function 功能,函数

functional analysis 功能分析 goal 目标

goal displacement 目标置换 Hawthorne experiment 霍桑实验 institution 制度

institutionalization 制度化 intergration 整合

New Institutional Theory 新制度主义理论 organization 组织

bureaucracy organization 科层组织 coercive organization 强制型组织 formal organization 正式组织 informal organization 非正式组织 normative organization 规范型组织 NPO organization 非营利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 社会组织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 组织结构 utilitarian organization 功利型组织 voluntary organization 志愿者组织 participants 参与者 personality 人格

impersonality 非人格化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Ecology Theory 种群生态理论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资源依附理论 Ritualism 形式主义 social system 社会系统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技术和物质设备

复习:

1、什么是初级群体?

是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也称首属群体、直接群体或基本群体。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C. H. 库利提出,他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库利初级群体概念主要包括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伙伴,强调它们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它们看作是“人性的养育所”。后来的社会学家将这一概念扩大到一切人际关系亲密的群体。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初级群体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群体类型,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家庭、部落等。而就个体生命的发育成长过程而言,家庭、邻里、儿童游戏伙伴都是幼儿最早加入并在其中活动最多的群体形式。

2

2、什么是次级群体?

亦称“次属群体”,是指那些规模较大、由彼此间情感联系较少的多数人组成,有严密的正式结构,成员间保持着稳定的间接接触的群体。与初级群体相比,次级群体的成员间情感接触也不紧密,成员间的联系不受直接交往或地理位置的限制。次级群体通常有正式的管理系统、等级制度和正式的规范。它的建构,不是基于成员间的情感和人际关系,而是基于共同目标。政党、军队、企业、学校等都是次级群体。

这一节开始讲解什么是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社会组织通常称为次级社会群体,作为概念的社会组织是社会学核心范畴之一,作为事实的社会组织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本章以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在概要地介绍社会学关于组织的理基础上,具体分析中国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组织。

公元15世纪,一位智勇双全的船长哥伦布直接得到了西班牙国王与王后的支持,指挥着三条小船一直向西航行,到达了他预想中的“东印度群岛”,后来实际证明这是一块未被发现的新大陆——美洲大陆。在航行的过程中,哥伦布对将要到达的地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一无所知,他一人负责指挥船员、排解机械故障、熟悉当地文化、协调各种问题,最终完成了这项创举。而公元20世纪,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同为划时代的壮举,阿姆斯特朗的境遇却完全不同。他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包括几十个像阿姆斯特朗这样的宇航员,上百个各领域的专家,上千个协调工作人员。哥伦布必须独立作出的决定和行动,阿姆斯特朗却有一个专家系统作为后盾,他几乎不必也不需要独立做出什么决定。

试想在当今社会,哥伦布的船队是否能够驶出港口都是个问题。首先他要填写好各种申请表格,等待造船公司准备好他的航船,他和船员们要接受航海技术和知识方面的考核,领取官方的护照,船上的货物要具备海关证明文件,更甚者他们还要具备已经注射各种疫苗的证明,缺少任何一项,远航都是不可能的。

7.1社会组织的基本解释 在现代社会,不仅一次远航要同各种组织部门打交道,就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个人也是时刻离不开组织的。清晨人们走出家门,进入到企业、学校等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休息时间到附近的银行、邮局、电信服务厅处理各种个人业务;傍晚回家前顺便到超市连锁店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周末放假会例行地参加俱乐部或各种社团活动;生病了要到医院、想结婚要到民政局、犯法就要进监狱了。我们每天穿梭在各种不同的组织间,以至于我们已经对组织熟视无睹,很少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社会组织是怎样形成的?人类为什么创造了它们?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做了什么? 7.1.1 社会组织的概念

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 通常简称为组织。组织一词来源于希腊文“Organon”,原意为“工具”、“手段”。1873年,斯宾塞首次将“组织”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他在提出“社会有机体”概念的同时,把“组织”看作是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体,包括家庭一类的初级群体;狭义是指执行一定的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也称为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社会学中的社会组织是指狭义而言的。

7.1.2社会组织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群、血缘家庭和家族,以及稍后出现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社等。

3

它们都是人类发展的初级社会群体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的出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活动日趋复杂,社会组织适应社会及社会成员的需要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但这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共同活动的形式还是以初级社会群体为主。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初级社会群体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7.1.3社会组织的特征与要素 主要有:

①特定的组织目标。组织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灵魂。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

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系统。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组织的考核与审查。

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提高活动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据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职位分层与部门分工结构。只有通过不同职位的权力结构体系,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人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并达到组织目标。

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它一般是以章程的形式出现,并作为组织成员进行活动的依据。组织的行动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它通过辅助的奖惩制度制约组织成员的活动,以维护组织活动的统一性。

⑤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的交换,而且还根据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组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水平上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一个组织如果绝对地自我封闭,组织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工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都是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

联系:黑社会讲解。 在我国规范语言中,“黑”指秘密、不公开,“黑社会”多指违法的、黑暗的和反动的群体。作为外来语“黑社会”(underworld),直译为“地下社会”,又被译为“犯罪社会或者有组织犯罪社会”,或称为犯罪辛迪加、犯罪托拉斯。国内外对黑社会的认定有共同点,即认为它是地下的、隐匿的、从事大量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换言之,黑社会,指的就是犯罪社会,强调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典型的黑社会的特征:

首先,形成了庞大的社会实体结构。一般有大规模的成员、众多的犯罪组织联合体,并多为地区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社会组织。不少黑社会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拥有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犯罪组织成员;

其次,黑社会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即强大的犯罪生产力。它们从简单的犯罪再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从黄赌毒走私等非法产业扩展到房地产、金融股票等利润丰厚的大型合法行业,并组成犯罪托拉斯和跨国公司,参与资本的社会循环和国际循环,操纵、影响着一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并且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

再次,黑社会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利用政府的腐败施行“黑金政治”。通过贿赂将资本转化为权力,寻求政治代理人,建立“影子政府”,将权力转换为更大的社会资源。黑社会有着自身特有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领域,以特殊的帮规、礼仪、装束、语言和行为方式整合内部,提供情感依靠,以江湖义气和社会的心理祈求作为精神支柱,给一盘散沙而且凶残自私的犯罪成员以强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黑社会还拥有自己的领地和武

4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七讲 社会组织 的文档
第七讲 社会组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x6m193qkt8xswm2y1c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