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
概述:
1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转运、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需要并排泄废
物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学核心是 营养平衡(合理营养)。即通过合理的膳食、科学的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
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
3合理膳食要点:
? 保证营养合理 ? 食物安全无害
? 烹调加工合理(色香味俱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易消化) ? 合理膳食制度、饮食习惯 ? 良好膳食环境、愉快心情
4营养——营养素(宏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微量:维生素、矿物质(>体重
的0.01%的矿物质为常量元素))
5营养素生理需要量—基本需要量—储备需要量—预防出现明显临床缺乏病的需要量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以下
?
平均需要量(EAR):能满足某人群50%
? 推荐摄入量(RNI):满足绝大多数人;但高于生理需要量
?
适宜摄入量(AI):某种营养素的
?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某营养素的 ? 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占的百分比
第一章:总能量
1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成人1kcal/kg/h)、体力活动(是BMR的1/2~1)、食物
热效应(总热量10%);
RNI可用BMR(基础代谢率)乘于不同的PAL(活动水平系数)
第二章.蛋白质:
1:功能:
? 组织构成
? 各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构成(激素、抗体) ? 供给能量(1g蛋白质=4kcal(16.7kj)) ? 肽、氨基酸特有功能(胰岛素等)
2: 九种必需氨基酸:苯丙、蛋、缬、异亮、亮、组(儿童缺乏)、赖、苏、色、 3:氨基酸模式:所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鸡蛋蛋白质常作参考蛋白) 限制氨基酸:含量最低的必需氨基酸(木桶短板)
混合食用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植物蛋白往往相对较缺少以下必需氨基酸(赖、蛋、苏、色)所以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故为了提高植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需要将两种以上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eg:豆类(缺蛋氨酸)与梁谷类(缺赖氨酸)互补
4:氮平衡: 饥饿时负氮平衡 5: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 含量(换算系数6.25) ? 消化率
? 利用率 生物价
净利用率 ? 功效比值
? 修正氨基酸评分:找出最低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
6:营养评价
血脂升高:同时摄入
1蛋白质摄入过多 肾脏负担:人体不储存蛋白质、需代谢 ○
骨质疏松:含硫氨基酸影响 2成人蛋白质推荐摄入量1.16g ○(kg/d); 以能量算:蛋白质摄入占总能量的10%~12%。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1.功能: (储构节解抗)
? 储存与供能:1g葡萄糖=4kcal ? 机体构成: DNA
? 节约蛋白质:不需要蛋白质进行糖异生 ? 抗生酮作用:脂肪酸分解 ? 解毒: 葡萄糖醛酸
2.膳食纤维生理作用:(增降控防) ? 增强肠道、利于粪排出
1糖吸收减少—胰岛素释放减少—胆固醇合成减少; ? 降血糖与胆固醇 (○
2纤维分解—短链脂肪酸—胆固醇合成减少) ○
? 控体重、减肥 ? 防大肠癌
3;乳糖不耐症:先天;药物;年龄
成年居民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AMDR为总热量的50%~65%.
第四章:脂类
1分类:
? 脂肪(甘油三酯):供能储能(1g=9kcal)、内分泌、其他(保温、缓冲) ? 磷脂:供热能、构成细胞膜 ? 固醇:富含于脑与神经系统
2功能:储能供能;内分泌作用;其他(保温、抗寒、减少器官摩擦)
3必需脂肪酸: n-3:亚麻酸(大豆油); n-6:亚油酸(玉米油) 功能:合成PG、TXA、LT; 合成磷脂; 构成生物膜
4其他:
? 单不饱和脂肪酸代表(油酸、富含于橄榄油) ? 反式脂肪酸含量必须低于总热量的1%
? 参考摄入:饱和脂肪酸40%~60%、单不饱和脂肪酸30%~50%
第五章:维生素
1:维生素A:
? 维持正常视觉(暗视觉)——夜盲症; 维持上皮细胞生长分化(各上皮)
生长发育(DNA、RNA合成); 抑癌(促分化); 维持免疫(调节) ? 血清范围1.5~3μmol/L
? 来源:肝脏、奶油、蛋黄; A原:深色蔬菜、水果 ? 视黄醇活性当量:男800μgRAE/d,女700μgRAE/d
2:维生素D—来源:海水鱼、肝、蛋黄
? 维持细胞内外钙浓度、调节钙磷代谢 ? 佝偻病、骨质疏松
3:维生素E—来源广泛:蛋类、豆类、肉类——抗氧化、防衰老、调节血小板凝集 4:维K:调节凝血蛋白质合成、来源广泛
5:维B1: 三羧酸循环辅酶;来源:谷类;内脏——脚气病 6:维B2:(核黄素):咽喉炎、口角炎 7:烟酸(维生素pp、尼克酸) 8:维B6:来源肉类
9:叶酸:缺乏导致婴儿神经管畸形
10维生素C:抗坏血酸
? 羟化;还原;增强免疫 ? 来源:蔬菜水果
第六章:矿物质与水
1钙:存于骨骼、牙齿
? 形成骨、牙结构;维持神经、肌肉活动;参与凝血
成人吸收0.5~1g/d;排出200mg
RNI推荐:成人800mg/d;老人(>50y)1000mg/d 2铁:
? 参与氧与CO2的转运、交换;合成血红蛋白 ? 可促铁吸收:维C、肉、鱼、有机酸
3锌:成人平均1.4~2.3g、主要在骨骼、皮肤中;空肠负责吸收 缺锌可食欲缺乏
第九章:住院患者的膳食营养 1营养风险筛查 原则:
? 有效性(每项指标应与营养直接相关) ? 可靠性(测量者之间测量的结果差异小) ? 实用性(快速、简便、合理)
? 指导性(有明显的筛查结论、可影响医疗方案) 主观全面评估SGA;简易营养评估MNA(主用老人)
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主用蛋白质——营养不良)
2营养评价:
1意义: ○
? 对病人营养状况的客观反映 ? 可区分营养不良类型及原因
? 可对病人发生并发症危险性进行预测
? 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评估营养治疗效果 2膳食调查:○内容—围绕合理膳食(食物品种、数量、烹调方法、饮食制度习惯、卫生) ? 调查方法: 方法\\特点 询问法 优点 简便易行、费用低 适合集体就餐人群、所需人力少 结果较准确、细致 测得各营养素的含量 问卷—操作分析简便 缺点 适用条件 注意事项 加入加餐、零食饮料能量 ~ 存在回顾性偏单独就餐个体、家庭就倚、准确性较差 餐的门诊、住院患者 难以对不同个体实际摄入能量进行准确估算 工作量大、耗时费力、不适合大规模人群 有详细账目的集体食堂 查账法 称重法 某一食堂、家庭、个人所消耗食物在烹调前后对比 化学分析 需要仪器、操作将对象全天食物备份、 复杂 、费用高、实验室分析 不适合一般查 存在回顾性偏倚、准确性较差 流行病学研究膳食与慢性病关系 食物频数法 ;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缺乏的临床检查;临床生化检测 需综合评价
3肠外肠内营养: 1肠外营养优缺点 ○优点(Advantages) 缺点(Disadvantages) 有感染的危险(Risk of infection) 费用高(High cost) 需要管理(Management requirements) 需要复杂的基础设施,包括护理、医疗、技术和实验室方面的[Need for sophisticated infrastructure( nursing, medical, technical, and laboratory)] 保证能量的摄入(Guaranteed caloric intake) 吸收完全(Complete absorption) 较舒适(Relatively comfortable) 不使胃肠问题恶化(Does not worsen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耐受性强(High percentage of tolerance) 看不到喂养管,易接受(Socially acceptable, e.g. no visible tubing) 2肠内营养的优点 ○
? 可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7 ? 使代谢更加符合生理; ? 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 ?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 有利于病人体重的增长和氮潴留; ? 操作简单,较安全,并发症少,费用低
选择营养支持途径的原则:
? 营养支持途径(routes of nutritional support)的选择:
? 依据病人营养状况评价(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结果;
? 使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工具对营养风险(nutrition risk)进行评
价。
? 营养支持仅适用于有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和(或)重度营养风险(severe nutritional risk)
的病人(NRS≥3分)。
? 经口进食是最符合生理特点的营养给予途径。如果病人不需禁食(fasting),应首选经口进食的途
径。
? 病人不能经口进食时,可选择经鼻和十二指肠插管的鼻饲(nasal feeding)途径给予肠内营养
制剂。
? 无法采用肠内营养途径(enteral route)时,可选择肠外营养途径(parenteral route)给予肠外营
养制剂。
? 要因人、因地、因病情选择营养支持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