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比较题 1.教育与自我教育 2.导生制与导师制 3.学历与学力
4.毛入学率与净入学率 5.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
1.我国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2.当代世界出现了哪几种教育思潮? 三、评论题
1.高考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在大城市出现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是教育不平等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一、概念比较题 1.教育与自我教育
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除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之外,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变化的活动。
自我教育:广义的自我教育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的自我教育即自我批评,是德育的一种方法。
自我教育应届于教育,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2.导生制与导师制
导生制:19世纪中期,英国的“星期日”学校已有250万学生,师资成为问题,于是教会人士贝尔·兰喀斯特在伦敦创立了“导生制”学校。其基本方法是先将学生编成小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