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市政学》期末考试A卷
教学中心 专业 行政管理 学号 姓名 何诗颖 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人口指标中,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 D ) A. 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 B. 人口就业结构 C. 人口密度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D )
A. 工业化 B. 农业发展 C. 第三产业发展 D. 市场化 3、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
A. 叠加性发展规律 B. 叠加倍增效应规律 C. 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 D. 功能升级增量规律 4.在我国,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20万的是( D ) A. 特大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小城市 5.现代环境污染的核心是( B )
A. 自然环境污染 B. 城市环境污染 C. 人工环境污染 D. 城市大气污染 6.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 B )
A. 政党组织 B. 行政机关 C. 社区组织 D. 立法机关 7.法国的城市普遍实行的市政体制是( D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 B. 市议会制 C. 议会市长制 D. 市长议会制 8.在我国,市政府中承担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部门是( C ) A. 城市规划司 B. 城市土地管理局 C. 城市规划管理局 D. 国家建设部 9.我国城市主要的社会救济制度是( D )
A. 养老保险制度 B. 失业保险制度 C. 医疗保险制度 D.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0.我国城市居住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 A )年
A. 70 B. 60 C. 50 D. 40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的本质特征包括( ABCDE )
A. 聚集性 B. 社会性 C. 经济性 D. 系统性 E.开放性 2.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单一指标包括( ACD )
A. 人口指标 B. 工业生产总值 C. 土地指标
D. 产业结构指标 E. 住宅建筑总面积
3.根据城市行政地位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哪几类( ABCE ) A. 直辖市 B. 副省级市 C. 地级市 D. 区级市 E. 县级市 4.下列属于城市规划的特征的有( BCDE )
A. 政治性 B. 政策性 C. 综合性 D. 权威性 E. 科学性 5.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有( ABC )
A. 财政资金投入 B. 外资投入 D. 发行股票和债券 D. 公众捐款 E. 社会集资
三、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市政体制
答: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2.城市危机
答:指由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3.城市性质
答: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城市产生的条件
答: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生产的社会经济基础;2、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了城市发展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是城市生产的重要条件。 2.简述市政职能的依据
答:(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目的和宗旨(2)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3)市政职能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4)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实施“三定方案”的重要依据。(5)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3.简述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注意点
答:中国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城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都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都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安排。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日城改造与新区开发中要根据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与开发。(3)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综合开发是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核心,产业转移是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连接点。
4.简述城市社区的构成要素
答:第一,有以一定社会关系为纽带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城市居民;第二,有特定的活动空间和生活居住地域;第三,有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第四,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及相对完善的社区组织;第五,在情感和心理上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论述题(共1小题,共23分)
1.试述我国生态环境管理的原则与制度
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以上三层涵义中第一、第二层涵义强调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安排,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三者协调发展,第三层涵义强调环境保护管理本身的规划需要全面综合考虑。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治理污染、节约资源、发展生产、保护环境而必须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因为废弃物中大多含有未被充分利用的有用资源,对其回收利用对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是一举两得。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一原则我国早在1973年便正式做出规定,这是我国在环境管理中防止污染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防止污染的重要制度之一。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仅靠政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全社会成员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6)污染者负担原则,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这一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法律上一般表现为三种方式:征收排污费或多种形式的污染税,赔偿损失,罚款。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排污收费制度”。我国参照这一原则,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具体原则,以明确污染者的责任。 (7)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