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二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考研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0:42: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G、包括所有的财务计划、会计和控制形式出现的预算; 5、古立克关注的其他行政理论与实践问题 (1)关于公共财政与预算改革的思想 ? 行政机关应增加管理财政事务的职责,

? 立法机关则应减少其在财政事务中的作用,以使行政摆脱立法机关的优柔寡断; ? 计划、预算应运用可以用来进行检查和评估的绩效指标(可操作性,量化) ? 财政职能应集中在州; (2)有关人事问题的看法:

A、主张在公共部门建立一个“ 积极的专业服务机构” ,目的(好处):

– 把政治置于一个更高的问题层次上,避免把人事问题视为职位和特权问题; – 为民主政体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

B、提出一套可以扩大到政府所有高级职位的职业系统,五种类型的职业: – 无需技能的服务人员; – 技术和行业人员; – 办公室工作人员; – 职业和专业人员; – 行政人员;

C 、该职位系统应该:

– 应及早招收公共雇员,通过竞争性的考试招收职业人员,使之有一段学徒或试用期,应严格监督以免投机或偶然取胜者,淘汰不适合者;

– 根据职务晋升;以优厚薪水和退休津贴吸引、留住人才; – 建立保护性措施保护雇员以使共免遭任意解雇; (3)有关市政问题的思考 A 、城市生活的重要作用;

–“ 以民主方式为民众提供了获得最高文化教养的机会,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们的自主能力、自控能力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 B 、城市面临的问题

– 空间拥挤;少数民族、穷人去集;财政资源匮乏等; C 、城市问题的原因:

– 城市规模扩大;不良政治操作;不当管理手段; D 、城市问题的解决办法:

– 设置一些目的有限的机构;把零碎分散的活动上交给上一级政府部门,在地方一级设置多目标的机构;通过政府内部部门间的合约来解决问题,在州政府一级设置一个地方事务局,等。

– 最终的办法是各级政府要共同行动。 6、对古立克主要观点和看法的归纳:

(1)当私人行为证明不符合公共利益时,政府应该介入发挥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但只要有可能,政府与私人部门就应该相互合作;

(2)各级政府的行政系统应该提出政策建议并执行政策;立法系统则负责对前者的建议进行审查以决定是通过还是否决;

(3)行政系统内,行政首长应有职有权。具体做法包括:实行有力的层级控制,加强参谋机构的支持,合并行政科室,减少州和地方政府的民选官员数量等;

(4)联邦、州和地方就各自所承担职责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增强合作;尤其是联邦应承认州和地方问题具有全国性;

(5)行政人员介入政治与政策事务在所难免。行政理论应予以修正,以有助于他们在执行各项行政职能时充分发挥专业知识;

(6)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行政的总的原则,以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益。

(7)行政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应该在组织内部通过权威的机构和建立发展共同的目标来对其行政分支组织进行内部整合。 三、简评:

1、古立克理论与思想的特点:

(1)一体化:主张建立起一种一体化的行政组织,以此作为行政改革的指导原则; (2) 实践性:其理论、原则和探讨都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美国行政改革以及他自身的公共服务实践,其许多思想也来源于实践;

(3)规范性:其观点基本上都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承诺,影响深远; 2、贡献性:

(1)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系统地整理了自泰罗以来的古典管理学家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文献中树起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次把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与国家〉介绍给美国人);

(2)丰富了对行政学中一些概念范畴和探讨(政治与行政、效率与民主等) (3)继承和发展了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提出管理七职能说;

(4)提出了一般性的行政组织原则颇具指导价值(一体化原则,系对前人的综合与发展)

(5)对政府角色和行政作用的重新界定 (6)杰出的公共服务记录

3、具体理论与思想(原则)的局限性 (1)观点上的妥协性;

(2)某些行政原则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从而缺乏有效性; ?如对单元任务分组归类的四种依据,应如何对其进行组合? ?一体化组织(原则)既可能带来效率也可能导致无效率; (3)某些见解缺乏科学性:

即缺乏例证、事实证明、经验支持和系统论证,不象是科学陈述,更象是价值承诺。如关于加强和整合行政部门的主张;

八---十一

第八讲:厄威克的系统化行政管理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英国人,著名行政管理学家,《管理科学论文集》的合作者,长期从事管理咨询工作; –著述:《管理的要素》,《明日的管理》,《管理的职能》,《组织的科学原则》,《组织

中的委员会》,《管理备要》,《玛丽·福莱特论文集》,《管理科学论文集》

二、厄威克的主要学术成就与管理思想

1 、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工作及“ 管理是一门科学、统一的学科的思想” ; 2 、有关组织的八原则: (1 )目标原则; (2 )权责相符原则;

(3 )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原则; (4 )单头领导原则; (5 )控制幅度原则;

(6 )“ 专业参谋与一般参谋” 共存原则; (7 )授权原则; (8 )明确性原则

三、评价

1 、主要贡献:

? 在于他对西方古典管理原则的系统化工作—— 统一了古典管理理论。他的研究工作促进了一

个统一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并综合提炼出一系列具有普通适用性的行政管理原则。 2 、正确看待其提出的管理原则 (1 )原则的普适性; (2 )原则的相对性;

第九讲: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 美国人,泰罗的同时代人,一位在“ 科学管理” 理论与“ 行为科学” 理论之间架起桥梁的管理

学家。

– 主要著作有:1918〈 新国家〉 ,1924〈 创造性经验〉 ,1925〈 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 ,

1941〈 动态行政管理,玛丽· 福莱特论文集〉 (其中包括有〈 建设性冲突〉 、〈 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 等非常具有前沿性思想的论文〉 。

二、福莱特的主要管理思想

1 、群体原则(过程)—— 一种新心理学 (1 )个人存在于相互的社会交往之中;

(2 )群体目标、建设性冲突与整合; A 、冲突是无所不在不可避免的;

B 、对冲突应予以重视与利用,使之发挥建设性作用; C 、整合是解决冲突的最佳途径; (3 )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

? 现存的“ 投票箱” 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 真正的民主是一种社会意识,能创造出一种团结一致的局面,鼓励创造。它以大众的实质性

参与、众多邻里群体共存的联邦制结构以及代议而非代表为前提条件。 2、情境规律:关于权威、控制与领导的思想 (1)关于权力、权威的思想 A.权力:成事的能力;

B. 应以“共享的权力” 代替“统治的权力” ;

C. 以共同行动代替同意和强制,变服从命令为服从“ 情境规律”

–“ 不应该由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下命令,而应该是双方都从情境中接受命令,如果命令只不过

是情境的一部分,那就不会产生某些人发命令而另一些人接受命令的问题”

–“情境规律” :“ 当周围的变化与反应相互交织,不断出现时,针对这种情况必然出现的敏感

能力” 。

– 即有无权威不取决于个人的意志,而是取决于工作情况的客观要求。

D. 权威不应源于等级,身份,而应与工作职能相联系,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 把权威转向知识,可以避免冲突,每个人都感到那是情境在发出指示,因而能较少磨擦地实

现整合的统一。

(2)关于情境控制的思想 A.控制:权力的运用; B.控制情境:

– 经理人员所要控制的不是单个的要素,而是目标、任务、环境、以及其它各要素间的复杂的

相互关系;即控制情境,要使整个情境形成一种生产性的结构; C. 根据事实来控制而不是由人来控制(fact-control) ;

– 即控制应以情境的要求为基础,而不是取决于长官意志,人个喜好。

D.是相互关联形成的控制而不是上面加给的控制;

– 所有要素间的统一与合作是有效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控制要使人认识到相互间的共同利

益,从而使之自觉工作,自我指挥自我管理。 E.相互关联以协调为基础,提出组织协调的四条原则:

– 交互联系原则;早期进行原则;直接接触原则;连续进行原则

(3)关于领导方式的思想:一般领导模式

A.领导的任务在于使个人目标与群体共同目标相结合;

B.领导不应以权力(命令与服从)为基础,而应以在情境的相互联系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为基础,为此领导方式应发发生相应的变化: C.领导的有效方式:

– 协调:对每位进行教育与训练,为之提供参与的机会并统一大家的贡献; – 界定目标:在于使组织成员都可以感到他们是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工作; – 预测:认识更大共同体的长运利益和创造一些能够实现利益的情境。

三、评价

1、贡献性

(1)研究角度方法上的创新:动态研究

一种动态研究,具有“ 社会人” 时代的特征,在古典理论与行为科学之间架起了桥梁。

–人的角度,

–心理学的方法,

(2)具体管理思想和结论丰富了管理学的研究成果,颇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许多观点具有创造性与先见性,亦具指导价值(群体原则,情境规律,冲突的整合,协调,控制); 2、局限性

主观臆断与幻想性; 理论体系不够连续和系统化;

第十讲: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美国人,1886-1961 ;

实践中的管理者,自学成才的管理学家;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性著作:

1938 年〈 经理人员的职能〉 , 1948 年〈 组织与管理〉 ,

二、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组织本质的思想: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1)通常意义上正式的组织实体,是由物质、技术、人和社会关系等组成的协作系统; (2)管理学的“组织”理论并不研究这个协作系统的各个方面,而只研究其中的一部分——组织,即协作系统中“人的行为和人的协作关系”, (3)组织的特点:

A.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B.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系统;

C.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组织也要发生变化;

D.组织是一个更大的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揉合在一起时有时界限不太明确。 E.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的“组织内部”,“内部”协作关系与“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2、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组织三要素说) (1)明确的共同目标 A.有目标;

B.目标为全体成员所理解和接受;

C.对组织目标的理解有基于整体利益的客观理解与基于个人立场的主观理解; D.有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分; (2)协作的意愿;

A.协作意愿:自我克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B.协作意愿对于达成组织目标至关重要; C.协作意愿因人因时而变化;

D.协作意愿的强度取决于贡献与诱因之间的对比; E.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诱因,增加协作意愿; (3)良好的沟通

A. 信息交流: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 B. 信息交流是将组织共同目标与个人协作意愿联系起来的桥梁; C. 信息交流的原则:

– 固定化的、明确的、正式的交流渠道;

丁煌 《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二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考研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xckr0do4o6m3qp9y5ph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