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读《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有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4:59: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读《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有感

信息中心 王懿菲

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仍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寄希望社会能更加美好。这些不应该仅仅是媒体人或新闻人的职业义务,也是处于这个变革时代的我们所应该去努力实现的。

《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无疑是白岩松对自己二十年央视职业生涯的一个总结,也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记者,一个知识份子来重新审视这充满变革的二十年。同时也展示出了他的博学和先知,并对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敏感与良知。

在以往的印象中白岩松均以独到的见解和精准的观点如醍醐灌顶般的出现在人们面前,而他这本以二十年职业生涯为基调的自传式新书,又一次让人们从他自身的反省式角度诠释着这个社会,这个职业,这个人与人彼此连续的社会。

“新闻的核心在于人”这是白岩松从业的基本信条,从入行到至今一直所秉承的基本信念。因为他认为我们之所以关注新闻,是因为关注人,关注我们自己,关注人类的命运。

在刚上《东方时空》时,他做了两个人物节目:“老学者访谈”和“长江人”。期间使他收获颇多,他认为前者让他看到了人最优秀、最本质的东西,而后者让他更靠近生活的本质,从而使其做节目更接“地气”。之后,在经历了国内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磨练,又经历了不同岗位角色互换后,白岩松的主持风格越来越鲜明,深刻。即使如此,白岩松也仍然不忘当初的信条。在书中,对于未来,他仍表示,会一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人群的内心挣扎和信仰等。白岩松认为,现在新闻行业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压力,有多少传媒在生存的压力之下还能有精力投入去做更有深度、更有质感的报道?这其实是我比其他的事情更担心的,你的最核心的价值是有可能丧失的。在白岩松看来,新闻人如果不能提供更有价值、有厚度的内容,跟所有拥有手机的人是没有区别的。他说:“无论科技怎么发展,好的内容带给人的体验是不会变的。”这种矛盾式的思考尝尝在他脑中徘徊,或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一种自我辩论式的矛盾存在,才能让他在不同的事件,位置面前寻找到不同与其他人的观点和见解。从书中很多看法上能很明显的是看出这点。比如:“白岩松认为记者都是啄木鸟,而不是喜鹊,不是天天让人开心。记者天生就是啄木鸟,就是通过叼出树上的一个又一个害虫,既给自己提供食物,也让树木和森林保持健康的一群动物。一个主持人要善于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还有:“作为一个好的主持人,或者一个好的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永远不偷懒,不要在别人的结论那里就终止了。再往前走走,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和结论。现场不只是一个事发地,现场有无数,包括心灵现场、信息现场,只要你多在现场徘徊一会儿,多去看一些细节,也许新的发现就出来了。”等等许多地方都无不看到白岩松对自己,对这个岗位的不断审视。这或许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除了在阅读本书过程中领略到白岩松特殊经历以及独特观点外,另一处能够领悟并体会到的内容。

白岩松做节目始终关注整个社会改革进程以及对于民主的推崇。他觉得一位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必须是知识分子,而他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从‘小我’中能有所跳离,去关注一个时代,忧心忡忡地看到很多问题,并希望它改变,社会成员也能因此变得更好的一群动物。”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电视知识分子,甚至要求他自己能带动“东西联大”的学生去对比两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关注社会的改革政策。

同样,白岩松的《东方时空》中“看”的系列也是个比较好的例子。正如主持人张泉灵所讲的,“白岩松所有的‘看’,都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可能方向”。他看日本,会关注日本的养

老,会去看日本的环保、垃圾分类;他看美国,又关注美国的校车、图书馆的开放;他还想再看台湾,他认为台湾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同时做了一次心灵改革,成为社会重要的稳定器,这些都是目前中国特别需要的。未来他还想“看”欧盟、“看”印度,确实“他是为未来的中国看”。

此外,民主一直渗透在白岩松的工作生活中,也一直受他推崇。在当制片人半年后,他就在央视内部创办了编委会制,反而削减了自己的权利。他让栏目组的核心成员都进入编委会,共同研发、讨论、决策,从而导致原来是人人等着制片人派活,后来变成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后来,这项制度成为央视的管理创新之一。他带学生也注重民主意识的培养,他每次让十个学生自己定下一个讨论主题,在这个民主的过程中,他希望学生去学会如何妥协和表达,因为十个人一百多个主意,最后得定下一个主题。

在这本书中,白岩松说过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以前我是跑短跑的,奋力冲刺追求速度、力争第一。但是干新闻我觉得应该用长跑来做。不追求一时的第一,有先也有后,咬住第一方阵,直到最后冲刺。”做新闻是如此,做教育也是如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觉更应该抱着长跑的心态,用自己的知识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育人的跑道上成为第一方阵;引领、鼓励学生不断追求知识、探索未知、超越自我,培养他们逐渐成为可以超越第一方阵、接受名次先后但又不懈努力勇于冲刺人生目标的人。

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似乎微乎其微,渺小无力,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时代的脚步。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人尽其责,发出自己的呼声,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样能够聚水成川、汇河成海。教育工作,亦理应如此。

搜索更多关于: 读《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有感 的文档
读《一个人与这个时代》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xd0k6nbqv9acj29pw6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