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速阀中)和定比减压阀等,先导式中有定值输出式减压阀(即一般所称的减压阀)和单向阀等。
二、 故障分析与排除
(一)出口压力几乎等于进口压力,不减压 这一故障现象表现为,减压阀进出口压力接近相等,出口压力不随调压手柄的旋转调节而变化
① 因主阀芯上或阀体孔沉割槽棱边上有毛刺;或者主阀芯与阀体孔之间的空隙里卡有污物;或者因阀芯或阀孔形为位公差超差,产生液压卡紧,将主阀芯卡死在最大开口度的位置上,由于开口大,油液不减压。
② 因主阀芯与阀孔配合过紧,或装配时拉毛阀孔或阀芯,将阀芯卡死在最大开度位置上,此时可选配合理的间隙。
③ 主阀芯短阻尼孔或阀座孔堵塞,失去了自动调节机能,主阀弹簧力将主阀推往最大开度,变成直通无阻,进口压力等于出口压力。
(二)出口压力P2很低,即使拧紧调压手轮,压力也升不起来 ① 减压阀进出油口接反了;
② 进油口压力太低,经减压阀芯节流口后,从出油口输出的压力更低,此时应查明进油口压力低的原因;
③ 减压阀下游回路负载太小,压力建立不起来,此时可考虑在减压阀下游串接节流阀来解决;
④ 先导阀(锥阀)与阀座配合面之间因污物滞留而接触不良,不密合;或先导锥阀有严重划伤,阀座配合孔失圆,有缺口,造成先导阀芯与阀座孔不密合; ⑤ 拆修时,漏装锥阀或锥阀未安装在阀座孔内; ⑥ 主阀芯上长阻尼孔被污物堵塞; ⑦ 先导阀弹簧(调压弹簧)错装成软弹簧,或者因弹簧疲劳产生永久变形或者折断等原因,造成P2压力调不高,只能调到某一低的定值,此值远低于减压阀的最大调节压力; ⑧ 调压手柄因螺纹拉伤或有效深度不够,不能拧到底而使压力不能调到最大; ⑨ 阀盖与阀体之间的密封不良,严重漏油;
⑩ 主阀芯因污物,毛刺等卡死在小开度的位置上,使出口压力低。 (三) 不稳定,压力振摆大,有时噪声大
按JB2146-77的规定,J型减压阀压力振摆为±0.1Mpa,JF型为±0.3Mpa,超过此标准为压力振摆大,不稳定。
(四) 工作压力调定后出油口压力自行升高
在某些减压控制回路中,减压阀的出口压力是用来控制电液换向阀或外控顺序阀等的控制油液压力大小的,当电液换向阀或外控顺序阀换向或工作后,减压阀出油口流量变为零,但压力还需保持原先调定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因阀出口流量为零,流经减压口的流量只有先导流量。由于先导流量很少,因此主阀减压口基本上接近全关位置(开度极小),先导流量由三角槽或斜锥面处流出,如果主阀芯配合过松或磨损过大,则泄漏量增加。因此,当减压阀出口压力调定后,如果出口流量为零时,出口压力会因主阀芯配合过松或磨损过大而升高。
(五) 泄漏严重
第五节 单向阀的故障原理
一、 简介
单向阀的作用是:允许一定压力(开启压力)下的油液向一个方向流动,此时单向阀打开;而反方向的油液不能通过此阀,此时阀关闭。
单向阀分为板式管式两大类。按结构形式又可分为球阀式和锥阀式两种。
二、 故障原理
(一)严重内泄漏
当阀芯严重磨损、不同心或有污物卡阻时,都会造成阀内泄漏。 (二)不起单向阀作用
所谓不起单向阀作用是指,反向油液也能通过单向阀。
三、 外泄漏
① 管式单向阀的螺纹连接处,因螺纹配合不好或螺纹接头未拧紧; ② 板式阀的外泄漏主要发生在安装面及螺纹堵头处; ③ 阀体有气孔砂眼。
第六节 液控单向阀的故障原理
一、 简介
液控单向阀是在普通单向阀上增加液控部分。
单向阀只允许液流从一个方向自由通过,反方向则不能通过。而液控单向阀允许液流在一个方向上自由通过。反方向可借控制压力油开启单向阀使液流通过。控制压力过低或消失时,液流则不能通过。 二、故障机理 (一)液控失灵
由液控单向阀的原理可知,当控制活塞上未作用有压力油时,它如同一般单向阀;当控制活塞上作用有压力油时,正反方向的油液都可进行流动。所谓液控失灵指的是后者,当有压力油作用于控制活塞上时,不能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油液都可流通。 (二)振动和冲击大,略有噪音
(三)不发液控信号(控制活塞上未作用有压力油)时,单向阀却打开,正反可通油 (四)内泄漏大 (五)外泄漏
第七节 电磁换向阀的故障原理
一、 简介
电磁换向阀简称电磁阀,是电气与液压组成的元件,由电气系统的各种开关、时间继电器、行程开关、压力继电器等电气元件发出信号,使电磁铁动作,推动阀芯移动,以改变液流的方向,从而使执行机构作正向或反向运动;或者用于沟通或切断某油路,使液压系统卸荷、升压等。
电磁换向阀的规格分为:
① 按阀芯可移动换向的工作位置分有:二位、三位、多位; ② 按所控制的油口通数分有:二通、三通、四通、五通、多通;
③ 按阀芯在中间位置控制各油口的沟通状况(即中位滑阀机能)分有:O、H、Y、K、M、X、P、J、C、N型; ④ 按流量分有中低压、中高压等 二、电磁阀的故障分析
(一)烧电磁铁(交流)
① 电磁铁线圈漆包线没有使用规定的绝缘漆,因绝缘不良而使线圈烧坏。
② 绝缘漆剥落或线圈碰伤,线圈引出线的塑料包皮老化,造成漏电短路,或因电磁铁其它方面的加工质量而烧坏线圈。
③ 环境温度过高:直射阳光、油温、室温过高、通风不良等原因造成线圈老化。电磁铁使用温度不得超过+50℃,不低于-30℃。
④ 环境水蒸汽、水珠、腐蚀性气体渗入电磁铁内,造成线圈受潮生锈受损而烧坏。 ⑤ 工作油液选择不当,粘度过高,粘性阻力大,超过了电磁铁的负载范围产生过载而烧坏。 ⑥ 电磁铁换向频率过快,烧坏电磁铁。 ⑦ 电磁阀装配清洗不干净。
(二)交流电磁铁吸力不够,不动作 (三)电磁换向阀换向不可靠
换向阀的换向可靠性故障表现为:① 不换向;② 换向时两个方向换向速度不一致;③ 停留一段时间后,在发讯不复位。
影响电磁换向阀可靠性主要受三种力的约束:① 电磁铁的吸力;② 弹簧力;③ 阀芯的摩擦阻力(包括粘性摩擦阻力及液动力)。
换向可靠性是换向阀最基本的性能,为保证换向可靠,弹簧力应大于阀芯的摩擦阻力,以保证复位可靠。而电磁力又应大于弹簧力和阀芯摩擦阻力二者之和,以保证能可靠地换位。因此从影响这三种力的各因素分析,可查找出换向不可靠地原因和排除方法。 (四)电磁阀的外泄漏
① 电磁铁与阀体结合面之间;
② 电磁阀阀体与安装底板或集成块结合面之间; ③ 工艺螺堵及工艺阀头的漏油。 (五)内泄漏量大
内泄漏量大时,导致功率损失而引起系统温升,甚至动作失常。 ① 阀芯与阀孔配合间隙大,或者因磨损后而间隙大;
② 阀芯或阀孔台肩尺寸、沉割槽槽距尺寸不对或超差,或者封油台肩有缺口,使封油长度的遮盖量减少,造成内泄漏量增加;
③ 平衡槽位置尺寸设置不合理,也会减短封油长度; ④ 阀芯外表面或阀孔内表面拉有轴向沟纹; ⑤ 油温过高;
⑥ 阀芯与阀体孔因毛刺造成偏心;
⑦ 阀体内有缩松缩孔等铸造缺陷。 (六)压力损失大
通过额定流量时的阀前阀后压力之差,称为阀的压力损失。压力损失大,导致油液温升发热。
第八节 液动换向阀和电液动换向阀的故障原因
一、 简介
电磁换向阀是利用电气信号控制电磁铁的通电断电,用电磁铁的吸力来操纵阀芯移动来实现换向的。
用小容量的电磁换向阀作为先导控制阀来控制大通径(大流量)的液动换向阀(主阀)的阀芯换向,等于是一级液压放大,这便是电液动换向阀。电液动换向阀即解决了大流量的换向问题,又保留了电磁换向阀可用电气实现远距离操纵的优点,便于自动化。 二、故障原因及机理
液动换向阀与电磁换向阀的区别仅在于控制阀芯移动的力不同而已,前者为液压力,后者为电磁铁的吸力,所以有关液动换向阀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可参阅电磁换向阀的相关内容。以下仅作补充:
(一)不换向或换向不良
① 产生这一故障原因之一是推动阀芯移动的控制压力油压力不够,或者控制油液压力虽够,但另一端控制油腔的回油不畅,不畅的原因也可能是污物堵塞,或开口量不够大,或者回油背压大等。
② 拆修时阀盖方向装错,会导致控制油路进油或回油不通,造成不能换向。 (二)换向振动大,存在换向冲击
换向冲击是换向时油口压力急剧变化时发生的,此时一般阀芯换向速度过快。
为使压力变化缓慢,就要设法使阀芯换向速度变慢。解决办法是可在阀两端的控制油路上串联小型节流阀。
第八节 节流阀的故障原理
一、 简介
节流阀利用通流截面积的改变来调节通过流量,以实现对执行机构运动速度的无级调速。节流阀结构简单紧凑,在一般油路中足以满足工作需要。但节流阀前后的压力差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负载的变化影响速度的稳定,因而不适用负载变化较大或对速度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液压系统中。 二、故障原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