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中的孩子 。
(2)《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 ,“梅花魂”即 。课文以“ ”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 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理解。(24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这一句“头”上加引号的作用是 。从这一句话你体会到 。(3分)
2.选段运用了 描写,生动地塑造了祖孙两个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是;祖父: ; “我”: 。(3分)
3.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2分) 4. 请把概括这一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抄下来。(2分)
共12页
5
(二)课外阅读。(14分)
_______________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利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 ”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
共12页
6
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 根据你的阅读理解,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1)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 (2)年纪轻,气势旺盛。 ( ) (3)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
3.找出第①和第④段中首尾呼应的句子,用“﹏ ”画下来。(2分) 4.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分) 5.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填序号) (4分) (1) 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
A.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B.“我”能言善变,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2) 这篇文章说明( )
A.古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B.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共12页
7
C.大人们的家长作风是要不得的。 七、作文。(25分)
题目: ____________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提示与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一点点的长大,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事、人让你久久难忘而留在记忆的深处。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一个人写下来。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表达好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共12页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