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及现状分析
作者:王子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01期
摘 要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策略;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威宁县在读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父母双方作为监护人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比单亲和非父母监护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高,非父母监护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且差异十分显著。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基金项目:此文系中共毕节市委党校2017年校级课题“毕节试验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及现状分析”的最终成果,课题编号:Bjdx201711。 作者简介:王子,毕节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079 留守儿童一般界定为: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孩子 。最新数据报告留守儿童群体已达5800万。留守儿童除了其生存和经济问题的关注和处理,由于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再加上缺乏最直接的家庭教育和及时引导,更容易产生各种不良行为,对自身身心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因此深入探讨此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毕节市威宁县在读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其中男生50人,女生34人;留守儿童37人,非留守儿童47人;五年级学生63人,六年级学生4人,八年级学生13人,九年级学生4人。 (二)研究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