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资料分析解题提
速必备理论知识
在做行测资料分析题目时,只要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学习,就可以提高做题效率,而且很快。列式无非就是涉及到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等概念,计算方法如果都掌握得好的话,所有的题都可以在半分钟之内计算出来。那为什么还有很多考生在半个小时之内做不完20道资料分析,甚至需要四、五十分钟才可做完。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阅读题干和找数据花的时间太多,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常考的一些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和理解,这样找起概念和数据来,就会很机械、很慢、也很容易出错。熟练掌握下面这些知识,肯定会让我们在理解题干的时候更加清晰、找起数据更加快速。由于篇幅问题,这些知识分成三篇进行介绍。
一、企业类型分类方法
1、按经济类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按规模: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一般题目中常见的只是统计了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统计中的“限额以上”就是“规模以上”,只是提法不同,没有区别。1998年,国家统计局将工业统计范围划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8-2006年,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企业;2007-2010年,统计范围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2011年开始至今,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二、“能源消费总量”、“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区别
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地域(行政或地理区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称作综合能源消费量或能源消费量。所以,能源消费总量是针对地域能源消费的总量而言的。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以一次能源形式体现的全部能源消费量,它等同于能源消费总量。 综合能源消费量针对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而言的。 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及分类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转移性收入不包括住户之间的实物馈赠。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区别
1、企业里的职工社会保险最低是五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城镇居民社会保险最低是两险(养老、医疗)。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性的缴费,必须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属于自愿参保。 3、城镇职工是按月缴费以本人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是按照比例缴费的,居民养老保险是按年缴费,是按照固定的数额缴费的。
4、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根据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社会平均工资计算退休金,居民养老保险是根据缴费总额加政府补贴,国家补贴计算。
5、领取年龄不同,城镇职工男60、女工50、女干部55周岁领取,居民养老保险不论男女都是60周岁领取。
6、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高,待遇高,居民养老保险由于没有收入,起点低,缴费少,待遇也是较低的。
五、三次产业的范围
1、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2、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六、交通与邮电常考概念
1、交通运输按照运输方式分可分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
2、货(客)运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旅客数量)。该指标是反映运输业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数量指标,也是制定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研究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货运按吨计算,客运按人计算。货物不论运输距离长短、货物类别,均按实际重量统计。旅客不论行程远近或票价多少,均按一人一次客运量统计;半价票、小孩票也按一人统计。
3、货物(旅客)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该指标可以反映运输业生产的总成果,也是编制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计算运输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核算运输单位成本的主要基础资料。计算货物周转量通常按发出站与到达站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计费距离计算。计算公式为:
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客)运输量×运输距离)
4、港口货物吞吐量:指经由水路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按货物流向分为进港吞吐量和出港吞吐量,按货物的贸易性质分为内贸和外贸吞吐量。货物类别根据现行的交通行业《运输货物分类和代码》标准分类。
5、邮电业务总量: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邮电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类邮电通信服务的总数量。该指标是用于观察邮电业务发展变化总趋势的综合性总量指标,分别按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统计。
七、中国经济地带的划分
1、东北3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记作黑吉辽。
2、中部6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记作两湖两西加豫皖。 3、西部12省(区、市)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