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世情国情党情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 2:12: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对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你都有哪些体会?

答:我认为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 (一)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国际形势。

(二)坚定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突出位置。 (三)加强学习,掌握政策,不断提高处理国际事务,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 (四)善于实践、勇于参与,不断提高走出去、引进来的实际本领。 二、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国情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国情,也是我们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依据。

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表明,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这个阶段存在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也可能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一)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不断增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建设。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三、在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 (二)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三)广大党员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十七届四中全会传达怎样的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请注意,在这段短短的文字中,涌现出了好多个引人瞩目的词句,比如\世情、国情、党情\、\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主心骨\、\领导核心\,等等。这里面有耳熟能详的传统词句,也有不常见的创新词句,无论是传统词句还是创新词句,围绕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就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主心骨\、\坚强的领导核心\。

学习全会精神,领会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笔者对上面一段话里关于\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论述,体会尤为深刻,深感全会认清了发生新变化的形势,认清了面对的严峻考验,摸准了党的脉搏,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这表明,党是清醒的,也是满怀信心的。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节节上升之时,在具有7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步步提高之时,在世界普遍看好中国之时,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中,在五彩缤纷、歌舞升平中,四中全会为什么提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之\危\在哪里?忧患意识之\忧\在何处?这是要搞清楚的。

\危\在哪里?\忧\在何处?其实全会已有明确提示。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日之世界已非昨日之世界,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中国共产党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不会刻舟求剑。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这\三情\的深刻变化,并去努力适应新要求。否则,那就是\危\,就有\忧\。

全会还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今日之执政已不同于昨日之革命,今日之改革开放已不同于昨日之闭关锁国,今日之市场经济已不同于昨日之计划经济,今日之外部考验也不同于昨日之外部考验,新形势必然有新考验,新考验比过去的\拉出去,打进来\,比过去的\金钱\、\美女\更厉害。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这\四个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并经受住考验。否则,那就是\危\,就有\忧\。

全会还指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自今日始,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为什么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说明顽症未除,又生新病。除顽症、治新病\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要说民愤最大、影响最恶劣之\病\,当属腐败,有些贪官包括很大的贪官已经到了无法无天、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并有坚决的行动。否则,那就是\危\,就有\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教训,是规律。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着党的命运,而党的命运,决定着民族兴衰、国家强弱和人民的福祸。

第一讲、如何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

准确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紧密联系这些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新时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因此,科学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意义十分深远。 一、放眼世情,准确把握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进程明显加快,新兴大国\大发展\,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取得重要进展,多边机制\大变革\提升全球化治理程度,大国战略\大调整\加剧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但世界多重矛盾复杂交织,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多,中国的和平发展仍将面临新的考验。

1、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化曲折前行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危害严重且影响深远,但全球化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 2、新兴大国群体崛起,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深深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3、世界经济趋于企稳回升,但基础仍较脆弱,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一是目前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但仍很脆弱。银行机构内部的资产负债尚未解决,这些金融资产一旦全部暴露出来,市场上再有一些风吹草动,可能会急剧恶化;二是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已至极限,财政赤字都创造了二战以来的最高记录;三是发达经济体不断攀升的失业率,短期内看不到解决前景;四是近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和消费有多大的可持续性,尚无法确定;五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六是新能源的前景还不明朗,对于绿色能源、清洁能源能否引领下一轮的经济复苏,还存在疑问;七是美元波动剧烈而且频繁,引发人们对货币安全的担忧。 4、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1)主要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呈现\高位运行\态势。 (2)非传统安全威胁异常严峻。

5、世界发展模式竞争呈现新态势,国际社会深入反思金融危机 (1)西方与非西方模式此消彼长。 (2)国际社会加紧寻求发展新路。

6、中国已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外互动更趋复杂敏感

(1)金融危机之下中国表现卓越,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2)中国的和平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更多肯定,但\大国责任\压力与外界的复杂反应也将日益增加。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逐渐认可了中国的积极影响,对华借重与合作明显增多。另一方面,中国加速崛起也将面临外界多重反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外互动更为敏感复杂。

二、立足国情,理性看待我国发展的现实基础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水泥、黄金和原料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自2006年获得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头衔以来,蝉联至今。历史上,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曾被称为\世界工厂\,如今,这一称号当之无愧地属于中国。中国生产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机和鞋子等产品,还有几乎全部玩具。以世界最大的美国连锁零售店沃尔玛为例,在沃尔玛的6000个供应商中,就有5000个来自中国。 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不胜感慨地说:\在亚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打破即使是接近中国在25年的时间里贸易总额增加8倍的收入。在二战后,也很难找到一个经济体可以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

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我们没有理由不骄傲。然而,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和别的国家比,我们的国情非常独特。中国的任何成就除以13亿,成就是很小;问题乘以13亿,问题是很大的。\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的全球人均GDP排名中,中国仅排在第106位。这恰恰说明了中国的国情逻辑;中国既是强国,也是弱国;既是富国,也是穷国。 走过60年现代化之路,经历30年经济强劲增长之后,中国国情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使我们很难从国际上找到现成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来解决自身的问题,我们只能从中国国情出发。当前的国情,又是怎样的呢?

1、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所要建设的全面小康,已经不仅仅是让人们\吃饱穿暖\,而是经济、社会、民主、环境等诸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小康。其次,200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有所扩大,平均预期寿命得到延长;第三,在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 2、民生不断得到改善,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速。改革开放30余年来,按1978年可比价格计算,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分别增加了7.16倍和6.93倍。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总体上已达到从小康到宽裕的居民消费阶段。

3、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地区差距不断拉大

根据国际经验,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下降到5%以下,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市化水平超过50%,标志着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从目前我国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三大指标来看,都已经进入结构转型阶段。 4、\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城乡差距依旧突出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占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就不是完整的现代化。

5、就业问题压力巨大

6、人口老龄化成为潜在的巨大挑战 7、资源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上述情况说明,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对于中国而言,改革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很难从国际上找到现成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来解决自身的特殊发展问题,我们只能充分了解、深刻认识,并牢牢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看待和解决我们遇到的一切问题。 三、着眼党情,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要肩负起

搜索更多关于: 世情国情党情 的文档
世情国情党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xrfg2vsig5v45r56fo51lh1d7s0l10094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