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当科室发生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时,您是如何处理、报告的?
答:(1)发生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后,首先应立刻评估患者病情,通知医生,积极采取有效救治措施,防止损害的发生或加重;(2)发现者应立即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汇报,科主任、护士长在二十四小时内口头或电话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应汇报院领导;(3)医疗、护理事件发生后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件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4)医疗、护理事件发生后,科室应按其严重程度,组织全科进行讨论,对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试述危急值报告流程?30分
(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医技科室检查“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2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机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与上一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机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报告与接收均 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6、试述徒手心肺复苏术流程。
(1)做:头上下左右看,伸开双上肢---说环境安全
(2)做:快速小跑到患者身边,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同时在患者双侧耳边呼叫(说:师傅、师傅,快来人,有人晕倒了,快打120
做:摆体位----去枕头,拉开上衣、松裤带
(3)做:以喉结为标志向内滑1---2cm触到颈动脉搏动,说:01、02、03.......10
(说到05时触摸、计数同时向患者四周看一看,计数10秒 )大动脉搏动消失
(4)做:右手指沿肋缘向胸骨下凹上两指定位,确定按压部位,按压同时大声计数,(说01、02........10、11..........30),注意:按压时要面向患者
做:侧头,说:清除口鼻异物有义齿取出
(5)做:头的位置恢复,开放气道-----左手小鱼肌压患者前额,同时右手食指中指放在患者下颌角向后推,捏紧患者鼻子(右手放在患者下颌角处不要动)吹
气2次
继续按压、吹气共计五个周期后进行评估
(6)做:右手食指中指触摸颈动脉(方法同上), 说:大声计数01、02.......10
秒,大动脉搏动恢复
(7)做:双手大拇指压患者眼眶,说:压眶有反应
(8)做:手电筒从外侧分别检查双眼瞳孔,说: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
灵敏,瞳孔4mm
(9)做:看一下患者口唇、四肢,说:口唇、四肢皮肤红润复苏成功,为患者
摆复苏体位。 7、高危药品如何使用?
答:(1)高危药品必须凭临床医师的处方(住院医师医嘱)调剂,药房在对外发放高危药品前应查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与处方是否一致,发出药品时应使之与其他普通药品有效区分,并明确告知领药者该高危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必要信息。
(2)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
用。
(3)高危险药品的领用、发放和调剂要实行双人复核,双人签字;高危药品注射液的高浓度溶液的稀释和临床使用应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4)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在给药时,要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病人对、药品对、剂量对、给药时间对、给药途径对,确保准确给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45。 (仰卧位与半卧位VAP发病率分别是23%,5%)。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lOmg/dl(7.Ommol/L以下)。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8)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9)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10)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
(11)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
(12)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13)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4)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9、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插管后预防与控制措施
(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用无菌注射器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10.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答:(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11、医院等级评审的指导原则、方针、主题、目的、核心内容 原则: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与公正 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共举、重在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