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5 薯类清洗装置
近几年,薯类在农村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饲料。然而在没有大型饲养场的农户中,对于薯类的清洗完全靠手工清洗。由于作为饲料的薯类对清洁度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清理表面的泥土、泥沙就能使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改进了脱粒机使它有这种清洗功能,以供广大小型农业户使用。 5.1 工作原理
该清洗装置的清洗原理见图5.1。滚筒的直径为40cm在滚筒的内侧有螺旋带2以方便物料的轴向移动。物料5被送入滚筒1后,随滚筒一起转动,由于重力的作用,当物料转到一定的高度后,就会重新落在毛刷3(直径240mm)与滚筒1之间(毛刷的旋转方向与滚筒相同),物料被转动的滚筒内壁螺旋带和毛刷摩擦清洗,经过反复的升起与落下并刷洗,将表面清洗干净。
1.滚筒外壁 2.螺旋带 3.毛刷 4.清洗水槽 5.物料
图5.1 滚筒内部工作原理图
Fig. 5.1 roller schematic
由于滚筒内有螺旋带2,使物料5随滚筒转动的同事,向前移动实现自动排料。但由于小型脱粒机滚筒的长度有限,又要保证物料被清洗干净,所以在出料口加上钢
25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片限制自动排料,在一段时间后在拿掉,使其手动排料【11-13】 5.2 滚筒速度的确定
物料在清洗的过程中,会随着滚筒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滚筒的速度过高,物料的离心力会大于本身重力,这时物料将紧贴着滚筒转动,每转过一周才可以清洗一次,其洗刷效果明显不够理想。要使物料被多次洗刷,应使物料随滚筒运转一段行程后重新落下。经实验证明物料在与滚筒水平轴线的夹角为200时,落下最为合适。但脱粒机滚筒直径较小,而毛刷安在主轴上,所以取45度(如图5.2所示),使物料重新落到滚筒与毛刷之间。这样当物料随滚筒向上运动时受水(水槽用螺钉连载机架上,可拆卸,便于水槽与脱粒机的筛网交换)冲洗,向下落体时又受毛刷的洗刷和滚筒的摩擦清洗,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
图5.2 物料运动轨迹图
Figure 5.2 material trajectory chart
要使物料在与滚筒水平轴线的夹角为45度时落下,可计算滚筒的转速如下。已知滚筒的直径为400mm,物料在滚筒运动时所受重力为P,离心力F和壳体法向反力N的作用。因为物料做匀速圆周运动,有:
V2?R?2 加速度 an?R离心力 F?man
A点物料法向取平衡力系,
26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有 N?Psin??F?0 如果物料脱离滚筒壁落下,则N=0,有 ??gsin? (5-1) R式5-1即为物料的脱离角与角速度和滚筒半径之间的关系式。从中可以看出若滚筒直径确定,则角速度越小,脱离角也越小。 若??450,已知R=0.2m,g=9.8,
代入式5-1得 ??5.89rad/s 滚筒的转速
n??切向速度
60?56.27r/min (5-2) 2?V??Dn?3.14?0.4?56.27?70.68m/min?1.18m/s (5-3)
5.3 进出料口设计
如图5-3所示,由滚筒的一端进料,由于滚筒的端面只有几根钢片作为支架,所以四分之三的范围要由机架上的挡板挡住,只留下第一象限接上进料斗进料。而滚筒的另一端作为出料口并且连着切碎装置,由于要限制物料在滚筒内的时间,所以在出料的三四象限要装上活动的挡板,并且要求在出料口的切碎刀片能够自由的取下来,这样就能保证清洗过后的物料是否需要直接加工【14-15】
27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进料口 2.出料口 3.活动挡板
图5.3 进出料口示意图
Fig. 5.3 sketch of feeding
6 结论
西南丘陵区农作物机械化收割的主要方式是分段收割。对于稻麦两种常见的农作物,分段收割最主要的两个部分就是切割和脱粒。市场上现有脱粒机,通常只能脱粒农作物,功能单一,导致脱粒机全年闲置四分之三的时间,降低了脱粒机的利用率。
本设计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改进脱粒滚筒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滚筒端面与内部,使之不仅适用于农作物的脱粒作业,还可以利用滚筒端面对薯类切片机切碎青饲料,利用滚筒内部制作成薯类清洗装置实现一机多用,提高脱粒机的利用率,给农民更多的实惠,促进农村机械化。设计实现了以下目标:
(1)对滚筒端面进行改进,设计成为切片切碎机;
(2)整合现有设计方案,对滚筒内部改进设计,使其可以清洗薯类;
(3)使多功能滚筒与脱粒机较好结合,达到一机多用,增加了脱粒机的实用性,有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脱粒机械现状[N],2012.5.
[2]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等.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小麦生长的影响[J]. 应
用生态学报,2005,16(2):393-396.
[3] 刘世平,陈后庆,陈文林,等.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J].农业工程
学报,2009,25(4):82-85.
[4]江苏工学院.农业机械学(下册)[M].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7.11. [5张成堂,商立今.脱粒机[J],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7.8.
[6 姬江涛,李庆军,蔡苇.刀具布置对茎杆切碎还田机振动的影响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3. [7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下册)[M].农业出版社,1989.11.
[8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上册)[M].机械工艺出版社,1988.4.
28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9]朱荣.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 [10]吴守一.农业机械学(下册)(第二版)[M].农业出版社,1994. [11]乔永钦,周全申.QXJ-15O型薯类清洗机[J].轻工机械,2008.4. [12]Instruction Book of Combine JD-7700[J].John Deere Company,1978. [13]Instruction Book of MF- 760[J] .Massey Ferguson Company ,1978.
[14]镇江农机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合编,农业机械理论及设计(中册)[M].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 [15]国外收获机械(第二集)[R].科学文献出版社,1977.
致 谢
本学位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李庆东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李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李老师仍不忘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学习的美妙与乐趣。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虽工作繁忙,不能对我们时刻监督,但善于启发学生,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李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工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