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B)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第I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 共5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相对原子质量为: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雾霾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对燃煤进行脱硫,减少向大气排放SO2
B.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 C.为增加工业产值,大力兴建水泥厂、炼钢厂
D.对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2.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B.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根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只是酸、碱、盐类物质才属于电解质 B.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为钠离子与氯离子 C. 电解质未必能导电,能导电的也未必是电解质 D.硫酸钡的水溶液虽导电性极弱,但硫酸钡是强电解质 4.下列基础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5.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
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B.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C.保存FeCl3溶液时,通常在溶液中加少量的单质铁 D.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6.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向碘水中滴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单质碘杂质,可用升华的方法提纯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SO2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例如可用于NH3的干燥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 g铁与盐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3 NA B.71 g氯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合的氮气和氧气11.2 L,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 D.在25℃,1.01×105 Pa时,22.4 L氢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 NA 9.下列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NaCl固体置于托盘天平右盘称量:左盘砝码(8g)和游码(0.6g)读数的和为8.6g
B.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温度和浓度,使用前要事先检查是否漏水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容量瓶、胶头滴管。
D.配制1L0.2mol/L的H2SO4 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操作,则配出浓度偏高 10.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分离碘和酒精 B.除去CO2中的HCl C.实验室制氨气 D.排水法收集NO
11.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
高温 +3C 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需转移6 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12.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 Cl2 = Br2 + 2ClO3,②ClO3+ 5Cl + 6H+ = 3Cl2 + 3H2O,
-
---③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④2FeCl2 + Cl2 = 2FeCl3 。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ClO3 > BrO3 > Cl2 > Fe3+ > I2 B.BrO3 > Cl2 > ClO3 > I2 > Fe3+ C.BrO3 > ClO3 > Cl2 > Fe3+ > I2 D.BrO3 > ClO3 > Fe3+ > Cl2 > I2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B.氯化铁溶液中插入铜片:2Fe3++Cu══2Fe2++Cu2+
?C.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 OH+HCO3══CO32+H2O
-
-
--------D.将铁片放入硫酸铁溶液中:Fe + Fe3+ ==2Fe2+ 14.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含有大量Mg2+的溶液:Na+、NH4+、SO4、Cl
-
2-
B.碱性溶液:Na+、Ca2+、SO4、CO3
-
2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SO4、Cl
-
--
-2-
15.下列溶液中能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酸性KMnO4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⑥紫色石蕊试液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① D.②③④⑤
16.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
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
A.Fe2(SO4)3 B.KNO3 C.FeSO4 D.Na2CO3
17.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及现象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 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 实验结论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18.24mL浓度为0.05mol·L-1 Na2SO3 溶液恰好与20mL 浓度为0.02mol·L-1 的K2X2O7 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 可被K2X2O7 氧化为Na2SO4 ,则元素X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2 价 B.+3 价 C.+4价 D.+5价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19.(9分)完成下列题目
(1)现有以下物质 ① 酒精 ②盐酸 ③熔融KCl ④KOH固体 ⑤蔗糖 ⑥铜 ⑦稀H2SO4溶液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 (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2和CO,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 ,密度之比
为 。
(3)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1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
直径的范围是 。
(4)下列物质:①Cl2;②Na2CO3;③NaHCO3;④K—Na合金;⑤Na。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的是 (填编号,下同) 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的是 。
(5)氯水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五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氯水足量):
上述反应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a”、“b”、“c”或“e”)。 20. (12分)已知A、B、C、D、E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常温下,
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 (1)若A是一种红色金属单质,B是一种常见的挥发性酸,反应
时生成的C是无色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若反应放出1.12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被还原的B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实验室中利用固体A和B的反应制备气体C,C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比
空气小、碱性的气体,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检验C的方法为 。 (3)若B是黄绿色有毒气体,上述关系经常用于实验室尾气处理,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满B的试管口,看到的现象为 。 21.(14分) 实验法是化学重要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某化学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
实验,请回答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