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对立概念而存在的是( )。
A.现代会计 B.企业会计 C.管理会计 D.管理会计学
2.下列会计子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职能的是( )。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对外报告会计 D.责任会计
3. 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是( )。
A.责任会计 B.预测决策会计 C.科学管理理论 D.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第二章 单选
1. 管理会计将成本分为业务成本、责任成本和质量成本的划分依据是( )。
A. 成本计算对象 B.成本实际发生的时态 C.成本的可辨认性 D.成本的经济用途
2. 在管理会计中,将全部成本区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分类标志是( )。
A. 成本的目标 B.成本发生的时态 C. 成本的相关性 D.成本的可盘存性
3.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A.成本核算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4. 单位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的变动规律为( )。
A.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 B.随业务量的减少而减少 C.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
5.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 )。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6.标准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7.下列项目中,属于阶梯式混合成本的是( )。
A.制造费用 B.生产工人计件工资 C.机器设备维护保养费 D.检验员工资 8.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的相关范围是( )。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9.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 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
A.最高的业务量 B.最高的成本
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 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
10.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a,然后才能计算出b的方法
是( )。
A.直接分析法 B.高低点法 C. 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11.当相关系数r等于+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
A.基本正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无关 D.基本无关
12.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
A.高低点法 B.散布图法 C.一元直线回归法 D.直接分析法 判断
1.定期支付的广告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 ( ) 2.成本性态是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 ) 3.无论哪一种混合成本,实质上都可以区分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 ( ) 4.成本性态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 类。 ( ) 5.高低点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缺点是计算过程过于复杂。 ( ) 6.相关系数r的大小对能否采用一元直线回归法有重大影响。 ( ) 计算
1. 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4年前十个月该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如下表所示:
月份 指标 产量(件) 制造费用(元) 1 150 2 200 3 300 4 250 5 300 6 250 7 350 8 300 9 250 10 150 16 000 20 000 27 000 25 000 26 000 24 000 28 000 25 000 23 000 16 000 要求:用高低点法对该企业的制造费用进行分解。
第三章 单选
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生产成本 D.变动生产成本 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
A.非生产成本 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3.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 )。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 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 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 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
4.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
A.相同 B.大
C.小 D.无法确定 5.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
A.单位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 C.变动成本率 D.边际贡献率
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是(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固定性制造费用 D.变动制造费用;
7.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8.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
A.单位收入 B.单位利润 C.单位边际贡献 D.单位边际贡献率 9.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
A. 0元 B. 1 000元 C. 5 000元 D. 6 000元
10.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 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 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 )。 A.8 000元 B.12 000元 C. 28 000元 D. 20 000元 判断
1.按变动成本法的解释,期间成本中只包括固定成本。 ( ) 2.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 )
3.在确定企业的成本时,全部成本法要考虑所有的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只考虑变动成本。 4.固定成本在任何条件下,其总额均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发生变化。 5.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入利润表的期间费用,虽然形式上不同,但实质上相同。 6.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内不受业务量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7.无论哪种成本计算法,对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必须在发生的当期全额计入
利润表;所不同的只是计入利润表的位置或补偿的顺序上有差别。 8.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9.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入利润表的期间费用,虽然形式上不同,但实质上相同。( ) 10.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内不受业务量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 ) 11.导致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这两种方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对固定性生产成本的处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 ) 计算
1.假定有四个公司,均为多产品生产企业。这四个公司分别在过去一年中的损益情况如下表所示。
损益资料 单位:元 公司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 净利润 (%) 1 2 3 4 180 000 300 000 (5) 400 000 (1) 165 000 (6) 260 000 40 (3) 30 (7) (2) 100 000 80 000 (8) (或净亏损) 12 000 (4) -5 000 30 000 要求:根据变动成本法完成上述标号的空白表格。
2.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4 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4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1 000元。期初存货为零,本期生产量1 000件,销售量600件,单位售价40元。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3.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产量分别为8 000件和5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7 000件和6 000件。每件产品售价为50元,生产成本为:每件变动生产成本10元,固定生产成本每件发生额80 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每件5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60 000元。要求:
(1)分别采用两种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2)分别采用两种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
(3)分析两种成本计算的营业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并进行调整。 第四章 单选
1.称为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也是本量利分析出发点的是( )。
A.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B.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C.产销平衡假设 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2.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
A.完全成本法 B.变动成本法 C.吸收成本法 D.制造成本法
3.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
A.税金成本 B.材料成本 C.人工成本 D.变动成本 4.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
A.单位售价 B.总成本 C.销售收入 D.变动成本
5.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45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至少应销售的产品为( )。
A.2000件 B.1333件 C.800件 D.1280件
6.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总额600元,则保本销售量为( )。
A.200件 B.300件 C.120件 D.400件
7.在金额式本量利关系图中,总成本线的斜率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