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福利国家的两难困境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0:01: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福利国家的两难困境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的完善[①]

张 成 朱乾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2012-8-3 11:05:26 来源:《北方经济》 2009年第9期(上)

摘 要:此次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抑制了我国的出口,扩大内需成为当下和今后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手段。但国内需求多年来持续不旺,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完善。因此,在当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极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福利国家福利制度带来的两难困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四点启示:尽快进行社会保障模式的定位;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支付水平,防止水平“过高”;明确社会保障中政府和个人的定位,营造社会责任共同机制;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结合。 关 键 词:福利国家;两难困境;社会保障

一、 引言

自2007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西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持续衰退,大大抑制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这对出口依赖型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冲击,基于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和政策。关于如何扩大内需,学术界有着许多不同的声音,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共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内需不旺的原因之一。近些年,国内一些学者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扩大内需、解决金融危机间的作用作了有益的探讨。如:彭腾(2009)认为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消除中等收入者消费的后顾之忧,完善税收制度以抑制中高收入者过度的财富积累偏好,从而激发中高收入者的消费欲望,以此来扩大消费需求。

张士斌等(2009)从非正规就业者的角度肯定了构建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渠道。王德文(2009)认为实现最大化就业与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内需和提高增长质量的制度基础。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虽然取得许多重要的成就,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再加上十七大报告中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倾向及对社会保障体系内容的首次明确,更加深化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相比较而言,欧洲福利国家因其全面而优越的福利制度,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事实上,自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福利国家逐渐陷入高福利的困境与危机之中。面对这种困境,福利国家纷纷对其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改革与修正,然而结果却不甚理想。如今,许多福利国家已经深深陷入两难困境之中,不改革就难以继续发展,改革也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基于此,本文将在分析福利国家高福利制度带来的两难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启示,用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福利国家高福利制度带来的两难困境分析

(一)福利国家维持高福利制度带来的困境

1、短期困境

(1)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在欧洲福利国家,二战后社会福利保障的覆盖面和服务深度都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福利支出占GDP的比率也明显上升。当福利国家的经济处于上升发展状态时,福利保障水平的上升还不会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但是,当具有“棘轮效应”的福利水平一味无止境的增长,并且这种福利水平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时,特别在突发的经济衰退并伴随着就业状况恶化时,高福利支出水平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福利国家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降低福利支出水平,但是效果却不明显,福利支出比率仍然高居不下。为了使得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得以维持,法德等福利国家不得不耗费巨额财政用于社会福利支出。如2005年法国的社会福利支出高达政府总支出的71.4%,居第一位。如此巨大的福利开支使得福利国家政府财政赤字成为通病。为弥补高福利所导致的巨额财政赤字,福利国家不得不大举借债,同时不断扩大货币发行量,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劳动人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恶性连锁反应(许光,2007)。

(2)劳动者“动力真空化”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二次分配来缓解国内矛盾,这种制度并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但“福利国家”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首先,从失业者、无业者与在职人员的比较来看。由于福利政策给失业者和无业者的社会保险同在职人员的收入相差无几,依赖福利政策不但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而且不用纳税,其结果是不愿意工作的懒汉越来越多,造成了一批寄生于该制度的“食利者”阶层(袁群 等,2006)。其次,从在职人员内部来看。由于“福利国家”制度却规定资本家不能有效的根据市场需要调节劳动的供求,而且即使劳动者失去工作,完善的福利制度仍能较好地维持他们的生活。激励机制的尚缺使劳动者面临“动力真空化”,从而进一步使得劳动者缺乏劳动积极性,不努力和不愿就业,导致失业率高涨,经济发展萎靡。

(3)产业持续低迷

福利国家普遍实行高税收,企业则为高税收的主要承担者,这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政府通过税收得到的收入绝大部分用于福利支出,降低了政府刺激经济的回旋余地,也降低了国民财富中可用于投资的那部分财富的比重。同时,欧洲福利国家制度下形成的资方、政府、劳方的合作主义运作模式非常盛行,工人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往往很难降下来,甚至造成只能增加不能下降的刚性工资福利结构,使劳动力价格偏高,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一定的影响(朱贵昌等,2007)。再加上企业依据市场需求调节劳动力需求的能力受限,相对一部分工人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形成上文提出的“动力真空化”现象,大大降低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也造成了国内投资下降,资本外流现象比较严重,最终导致福利国家内部产业持续低迷。

2、长期困境

需要注意的是,福利国家维持高福利制度带来的困境不是停留在某一特定水平,而是在不断的恶化之中。在长期,高福利制度会带来劳动者动力尚缺,出现“动力真空化”,而维持高福利需要高税收的支持。企业不可避免成为高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再加上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缺乏必然导致企业效益不理想,部分企业破产。部分企业的破产,导致经济低迷,大量劳动者失业加重了福利负担。前期确定的税率不足以维持新增失业者的福利保障要求,政府必然会提升税率,用以福利支出。作为税收主要承担者的企业,必然更多的会破产。新一轮的企业破产,加剧了经济衰退,并产生更多的失业者,从而进一步加剧福利负担。这时政府为了维持高福利,必然继续提高税赋。一轮接着一轮的演变,必然导致国民经

从福利国家的两难困境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y8sa2k17o3gznb0fxc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